灯前孤影吊焭焭,为忆亲恩未有穷。
夜半子规啼血处,陡闻涧底鼓松风。
【注释】
斋:书房。堂:正房。焭:蜡烛。子规:又名杜鹃,鸣声似“不如归去”;又因其鸣叫时发出的声音如“催”声,所以又称“催命鸟”。
【译文】
我在书房里点着灯,独自对着烛光的影子,在想亲恩,没有尽头;夜半时分,子规的啼叫声在血红的血红的月光下响起,陡然听到涧底鼓起松涛风声。
【赏析】
此诗首两句写独处斋堂,思念亲人之情。前句以孤灯影自问:我为何如此孤独?后一句以回忆亲人之恩自答:我思念亲人之心无穷尽也!第三、四句写深夜闻子规鸣叫和涧底鼓风声,而引发思亲之情。
诗人在孤灯下,面对孤影,不禁思绪万千。他想起了远在外地的亲人,想起了自己的身世遭遇,更想起了亲人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然而,这些思念之情,却难以排遣,反而使他更加思念亲人。
此时,夜已经深了,月亮也快落山了。在这寂静的夜晚,诗人突然听到了子规的啼叫声。这种声音,对于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刺激,也是一种触动。它唤起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记忆。于是,他想到了自己曾经在家乡生活的日子,想到了亲人对他的关爱和照顾。这种回忆,让他深感自己的命运多舛,也让他更加思念亲人。
一阵风吹过,涧底传来了鼓声。这鼓声虽然低沉而悠长,但却给人一种庄重而又肃穆的感觉。它似乎在告诉诗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种鼓声,让诗人想起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困难和挫折,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孤灯、孤影、子规、涧底鼓声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眷恋。同时,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