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三五竞芳年,十二都门沸管弦。
鳌负缯山辉绛阙,龙衔宝炬撒金莲。
【注释】
宫词:宫中的词。唐宋时期,皇帝和皇后在元宵节观赏灯会,宫女们也参加游艺活动,所以宫廷中有许多有关节日活动的词句。这首是描写宫廷灯会的诗,以元宵节为背景,从京城的繁华景象写起。
三五竞芳年:指元宵节。“三五”,这里泛指阴历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竞芳年”即争芳斗艳。
都门沸管弦:都门,皇宫的正门。管弦,古代乐器。意思是说都门外热闹非凡,到处演奏着优美的音乐。
鳌负缯山辉绛阙:鳌鱼背负着用缯丝织成的山岳,把红色的宫殿照得辉煌夺目。鳌鱼传说是龙的儿子,能背负蓬莱山(神话中的仙山),故称“鳌山”。缯,丝帛。“缯山”指用五彩丝绸制成的假山。“辉绛阙”,辉映红色的宫殿。
龙衔宝炬撒金莲:传说中有龙在夜晚吐出火焰,将天上的星星照亮,故称“吐焰”,此处形容灯火如龙吐火一般。“撒金莲”指灯火像莲花一样绽放。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元宵夜京城的盛况。首联先写节日的气氛:元宵节时,五、六、七日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人们欢聚一堂,欣赏各种灯景。颔联进一步描绘节日的景象:“都门”外热闹非凡,处处都是音乐声;皇宫内外,光彩照人,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最后两句更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元宵夜的盛况:有巨鳌背负彩山,映衬红墙,有神龙吐出火焰,照亮夜空,还有璀璨的烟火在空中舞动,犹如盛开的荷花。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元宵夜图。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神话传说,又有现实中的具体景物,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又充满了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