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
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需要学生准确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题干要求“格式要求”,所以赏析要紧扣诗中关键词语进行。
本题的解答,可先找出全诗的关键词“直臣”“甘心”“故国”。
①“九叶鸿基”指的是唐玄宗的李隆基。这里用“九叶”,是夸张的说法,意思是唐王朝有九位帝王,而唐玄宗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一旦休”意为“突然结束了”,指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灭亡。
②“猖狂不听直臣谋”的意思是说安禄山、史思明等奸臣不听从忠臣的劝谏。这两句写唐王朝的灭亡是由于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叛乱造成的。
③“甘心万里为降虏”中的“甘心”,是指心甘情愿。“降虏”指的是投降于敌人的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唐王朝灭亡后,一些忠臣们不甘心被俘,甘愿远赴万里之外,成为敌人的俘虏。
④“故国悲凉玉殿秋”中的“故国”指的是唐朝的都城长安,即今天的西安。“玉殿”,代指宫殿。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当年辉煌壮丽的大唐帝国已经灭亡了,如今只剩下一个空寂凄凉的宫殿,它正处在秋风萧瑟之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唐朝灭亡的哀痛之情。
【答案】
①释义:唐王朝由鼎盛走向衰败,最后在安史之乱中崩溃。
译文:九叶鸿基一旦就结束了,安禄山、史思明等叛贼不听忠诚之人的劝告。
甘心情愿地远走万里,成为敌人俘虏,昔日繁华的京城现在只剩一片萧条冷落的玉殿。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作。诗的前两句,点明题意。后两句,抒发感慨。
首联以九叶鸿基(比喻大唐帝国)的结束,暗示出安史之乱的发生及其后果。颔联写安禄山、史思明之变,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导火线。颈联从历史的角度,写故国的衰亡,表达诗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之情。尾联写自己身处异地、孤苦无告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