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由来太古同,生灵休养至仁中。
五兵不试归神武,万物无私是化工。
玉座忽逢春月尽,金旌遥指洛川穷。
年年翠辇长陪扈,那向西城别梓宫。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其一
道德由来太古同,生灵休养至仁中。
五兵不试归神武,万物无私是化工。
玉座忽逢春月尽,金旌遥指洛川穷。
年年翠辇长陪扈,那向西城别梓宫。
注释
- 道德由来太古同:道德自古以来就相同,意指道德理念或治国原则自古至今都是相通的。
- 生灵休养至仁中:人民生活得到充分照顾和调养,体现了至仁的统治理念。
- 五兵不试归神武:比喻在政治清明时,各种兵器都不使用,象征着强大的国家力量不需要武力威胁。
- 万物无私是化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显得公正无私,这是大自然的造化,也反映了治理国家的公平理念。
- 玉座忽逢春月尽:玉座即皇帝之座,春月尽表示春天结束,暗示皇帝去世,表达了对皇帝逝世的哀悼。
- 金旌遥指洛川穷:金旌是皇帝仪仗的一部分,遥指洛川则表示远望,形容皇帝离去后的情景。
- 年年翠辇长陪扈:每年的皇帝出行都有绿油油的车辆随行,长陪扈表示持续的陪伴和保护。
- 那向西城别梓宫:梓宫指的是皇帝的灵柩,西城则是送葬的方向,表达了对皇帝的深切悼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仁宗皇帝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成果,表达了诗人对宋仁宗皇帝的深厚敬意和怀念之情。诗中的“道德由来太古同”突出了治国理念的长久和不变,而“生灵休养至仁中”则强调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重视。此外,“五兵不试归神武”和“万物无私是化工”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仁宗皇帝的仁德和智慧,认为国家的强盛并非依赖武器和战争,而是源于公正无私的政策和自然的力量。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仁宗皇帝个人品质和政绩的赞美,也是对宋代文治武功的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