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声不断鼓声催,堤柳阴浓野色开。
今日客衣何事净,京尘不肯出城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内容,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抓住关键词分析手法和作用;最后赏析表达效果。注意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1)

首联“至锁外”,点明时间是傍晚,地点在城外的锁门。

(2)

颈联“今日客衣何事净”,意思是:今天我的衣服为什么这么干净?诗人借衣服之“净”抒发了对京城污浊不堪的愤懑之情。

(3)

尾联“京尘不肯出城来”,意思是:那被玷污的灰尘也不愿出来。诗人以物拟人,将京城的尘土比作有情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京城的污浊。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京城污浊的憎恶之情。

译文:

夕阳西沉之时到了锁门外,

阵阵号角声催马不停蹄。

堤岸的柳树浓荫遮天蔽日,

郊外景色一片新绿。

今日我一身洁净,不染尘埃,

京城里的烟尘却不肯离去。

赏析:

首句“至锁外”,点出时间是傍晚时分,地点在城外的锁门。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已是暮色苍茫,晚风拂面。然而,在这暮色朦胧之中,却传来了阵阵号角声。这声声号角,催马不止,仿佛是在催促将士们加紧征战的步伐。

第二句“旗影摇摇鼓声急”,描绘了一幅战旗猎猎、鼓声震天的壮阔图景。战旗随风飘动,鼓声激荡人心,这些元素都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

第三句“堤柳阴浓野色开”,则进一步渲染了这幅画面。堤上的柳树浓荫覆盖着大地,野色渐渐展开。这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氛围。

第四句“今日客衣何事净”,诗人巧妙地将“客衣”与“京尘”进行了比较。他发现,尽管自己身处城外,但身上的衣裳却异常洁净。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诗人的心境,也反映了他对朝廷污浊环境的不满。

最后一句“京尘不肯出城来”,则进一步揭示了京城的污浊。这不仅是诗人对朝廷的指责,更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批判。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身在城外、心怀国事的形象。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