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春日不伤春,今日逢春愁杀人。
触目旌旗非族类,无言桃李少精神。
可怜野兴牵羁兴,不分红尘杂虏尘。
直待元戎攘却后,岘山无惜领嘉宾。

【注释】

二月三日登城郊外春色可人而虏骑未退:二月三日,即二月十五日;城南城外,是登城郊。春色可人,是说春天景色美好。而:表转折的连词。

平生春日不伤春,今日逢春愁杀人:我一生不曾因为春天而忧伤或欣喜,可是今天却因春天而愁苦得难以忍受。逢春:遭遇春天。

触目旌旗非族类,无言桃李少精神:放眼望去,满眼都是不同族群的人,他们没有一点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满眼都是桃花、李花,但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触目:目光所及之处。旌旗:军用的大旗。桃李:这里比喻有才德而遭贬谪的人才。

可怜野兴牵羁兴,不分红尘杂虏尘:可惜的是这野外的兴致也被囚禁起来,不能像往常那样自由自在。分:区分。

直待元戎攘却后,岘山无惜领嘉宾:等到朝廷的将领打败敌人之后,我将不惜辞别此地,去参加宴会。岘山:在今襄阳附近。元戎:主帅。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流放途中。前四句点题,“不伤春”三字道出了自己对春色的热爱;“逢春愁杀人”则写出了因“逢春”而生的惆怅之情。接着写眼前的景色:“触目旌旗非族类”,意思是看到满眼的都是异族之人,心中顿生惆怅之意。最后两句以“野兴”“羁兴”作反衬,表明自己的志向和心情:只有到了国家大获全胜之时,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首联写自己与春天结缘,并把春天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颔联写自己目睹的满目都是异族之人,心中顿生惆怅之意。颈联用典,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尾联表明自己愿意为国家尽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