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流传号隐真,麻姑曾款蔡翁门。
臼舂云子自堪饱,井溢丹泉便可吞。
山露五峰疑指爪,溪盘百叠想裙痕。
我来既蹑灵踪后,知是仙家第几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福地流传号隐真”:这一句描绘了隐真宫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承,表明这是一个与“福地”有关的、历史悠久且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
“麻姑曾款蔡翁门”:这句诗中提到了麻姑和蔡翁,他们是传说中的仙人,常以款待来访者而著称。这里可能指的是隐真宫曾经接待过这些仙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臼舂云子自堪饱”:描述了隐真宫附近的自然景观,如云子般的山景和可供人食用的井水。这里的“舂”可能指的是用杵臼舂米或舂药草,而“云子”则形容山景如云一般轻盈美丽。
“井溢丹泉便可吞”:进一步展现了隐真宫的富饶景象。这里的“丹泉”可能指的是富含矿物质的温泉,而“便可吞”则意味着泉水甜美得让人忍不住想品尝。
“山露五峰疑指爪”:描述了山中五座山峰的形状和它们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人的手指。这里的“指爪”可能是指山峰的形状尖锐、挺拔,如同人的手指一样。
“溪盘百叠想裙痕”:描绘了溪流蜿蜒曲折的景象,如同女子裙子上的皱褶。这里的“想裙痕”可能是在比喻溪流的曲折和美丽。
“我来既蹑灵踪后,知是仙家第几孙”:这是全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隐真宫的敬仰之情。他在这里提到自己已经跟随了仙人留下的踪迹,从而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这个仙境的一部分。这里使用了“仙家第几孙”这样的表述,暗示了自己在这个仙境中的某种地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隐真宫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山水画面。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之中。同时,通过对麻姑、蔡翁等仙人的提及,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