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慵任过少年时,名利难交远近知。
一洞落花春病酒,满楼明月夜吟诗。
展编海曲菰蒲叶,杖剪嵩阳楖栗枝。
却话东林拟重去,伴僧闲逸白莲池。
【注释】
疏慵:疏淡闲散,慵懒不羁。一洞:指山中幽静之所。嵩阳:即嵩岳,指洛阳。东林寺,位于河南洛阳市西,为佛教净土宗寺院。白莲池是东林寺的名胜之一。
【赏析】
此诗以赠答之体,抒写诗人与陈处士的友情。全诗四首,每句七字,押入声“九屑”,韵律和谐,音律悦耳。
第一首,起笔点明陈处士的性格和生活态度——疏慵任过少年时。这两句说:陈处士为人疏淡闲散,慵懒不羁。他的生活态度很与众不同,既不愿趋炎附势去巴结权贵,也不愿意随波逐流地追逐名利。
次句进一步写诗人对陈处士的赞美。两句的意思是:在名利面前,陈处士不屑与之交往。因为名利远非他追求的目标,所以他才疏慵任过少年时。
第三、四句写陈处士的隐居生活,并暗寓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一洞落花春病酒”意思是:山中一洞里,春天落花飘洒,诗人因思念友人而生病,借酒浇愁。
第五句写陈处士在月光下吟诵诗词,表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高度爱好,也反映了他在清幽宁静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诗意美。
末两句写陈处士与东林寺僧人的交往,以及他的隐逸生活。“展编海角菰蒲叶,杖剪嵩阳楖栗枝”意思是:陈处士喜欢到海边去欣赏大自然的美,经常携带书籍,坐在沙滩上阅读,有时还会摘取海中的菰蒲叶来编书卷,有时还会砍下嵩山上的楖树(柘树)枝条做拐杖。这些活动都表明陈处士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
第六首,起韵点题。前两句赞颂陈处士的高尚品质和超脱的情趣。诗人认为陈处士是一个高洁的人,他不会像世俗之人那样追逐名利。后两句写陈处士与僧人的交往,以及他在佛门中的修行生活。“却话东林拟重去,伴僧闲逸白莲池。”意思是:陈处士时常与僧人在一起品茗论道,有时还到白莲池边去赏花观鱼。
第七首,前四句写陈处士与僧人的交往,以及他在佛门中的修行生活。后两句写陈处士与僧人告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通过陈处士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看淡、对人生超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