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桂花发,千崖风露香。
树经秋几过,人在月中央。
不预离骚赋,空居寂寞乡。
山翁对之饮,酒色也鹅黄。
【注释】
桂:桂花。
发:开花,泛指花期。
树经秋几过:树木在秋天过了好几次。
月中央:比喻人处于中心地位。
不预:没有预先。
赋:诗篇。这里指作赋。
居:居住。
寂寞乡:冷落偏僻的处所。
山翁:对老人的尊称。
对之饮:面对它饮酒。
酒色也鹅黄:鹅蛋黄色的酒。
【译文】
桂花一夜之间开放了,千山上的花朵散发着清香。
树木在秋天已经过了多次,而人却在明亮的月光中。
我没有事先写出《离骚》这篇赋文,只能空居在这寂寞的乡里。
山中的老翁对着桂花饮酒,那酒的颜色也像鹅蛋黄一般鲜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桂花的特征,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是写景抒情名作之一。
第一句“一夜桂花发”,写桂花开放的时间,点出了时间与地点,为下句写景张目。第二句“千崖风露香”则具体写桂花开放的景象。“千崖”即千岩万壑,形容桂花盛开的景色十分壮美,“风露香”则突出了桂花开放时散发出来的幽香。第三句“树经秋几过”,从时间角度来写桂花开放的情况。“秋”在这里不仅指秋季,而且指年复一年,岁月流逝。“几过”表明桂花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才终于开放,暗示着作者对这种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敬佩之情。第四句“人在月中央”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对上文的补充和延伸,表现了诗人对桂花开放时的美景所发出的感慨。最后一句“不预离骚赋,空居寂寞乡”则是诗人的议论。“不预”是说桂花不参与《离骚》赋文的创作,“空居寂寞乡”则说明诗人虽然身处僻静之地,但并不感到孤独寂寞,因为他有如此美丽的桂花陪伴。
此诗运用拟人化手法,将桂花写得生机盎然,富有人情味。诗人通过细腻入微地描写桂花的美丽,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