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岩鸟啼云影闲,此是玉帝藏书山。
他峰叶尽一霜后,仙洞春如三月间。
白须道人年八十,指予漈路从溪入。
靸著芒鞋不杖藜,啸泉归去衣裳湿。
【注释】
①竹岩:山名。位于今浙江天台县境,是天台山最高峰。
②玉帝:指天上的神仙。
③他峰:其他山峰。
④漈(jī):瀑布,水流从高处流下形成的瀑布。
⑤芒鞋:草鞋。藜:藜芦,一种草,根茎味苦,可入药。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友人赠诗之作。刘禹锡与刘道士是好友,二人曾一起游历过许多地方,这次又结伴游天台山,所以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天台山居独游》来表达他对刘道士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天台山奇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竹岩鸟啼云影闲,此是玉帝藏书山”,描绘了天台山幽静秀丽的景色,以“竹岩鸟啼云影闲”起兴,写诗人登山所见。“此是玉帝藏书山”,化用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天台山,上帝之所栖;中容十万人,台外有石桥,尽长三里。”言此乃玉帝藏书之山。“此”字承上,点出所登之高,意在言外。以下“他峰叶尽一霜后,仙洞春如三月间”,进一步描绘了天台山的美景。“他峰叶尽一霜后”写秋色,“仙洞春如三月间”写冬景,两相对照,更显得景色迷人。颔联“白须道人年八十,指予漈路从溪入”写诗人与道士相遇。“白须道人”,即刘禹锡,此时已年逾花甲,而道士仍健在。两人一见如故,道士引路,由溪谷进入深山,一路上谈笑风生。颈联“靸(tuò)著芒鞋不杖藜,啸(xiào)泉归去衣裳湿”,写下山时的趣事。“靸著芒鞋不杖藜”是说,自己穿着草鞋,不拄藜杖而行。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富有情趣。诗人穿芒鞋、着蓑衣,行走在山林之中,一路欣赏着美景,一路吟咏着诗句,真是惬意得很。尾联“啸(xiào)泉归去衣裳湿”,写下山后的趣事。当行至一个清冽的泉水旁时,诗人不禁高声吟唱起来,声音回荡在山谷之间。他一边吟唱,一边随着泉水流淌的方向走去,不知不觉间,衣服都弄湿了。尾句“衣裳湿”,是实写。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开阔,充满了浓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