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甘偿道路,脚惯踏江村。
蓦地心生愧,何人日掩门。
安贫居陋巷,无事对清樽。
我亦动思静,此怀与谁论。

【注释】

和寿昌道中:在去寿昌的路上。

债甘偿道路:我情愿为还债而奔波劳碌,走遍千山万水。

脚惯踏江村:我的双脚早已习惯了在江边的村庄行走。

蓦地心生愧:突然感到惭愧不安。

何人日掩门:有谁每天关上门呢?

安贫居陋巷:过着清贫的生活,住着简陋的房屋。

无事对清樽: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对着酒杯自得其乐。

我亦动思静:我也常常思念宁静的生活。

此怀与谁论:这种情怀只有自己能体味,又与谁说呢?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去寿昌的路上所经历的艰难困苦生活,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苦闷和追求恬静生活的心情。
首联两句,诗人说宁愿为偿还债务而奔波劳碌,走遍千山万水。“债甘偿道路”,说明诗人是迫于无奈才走上这条艰辛的道路的。“脚惯踏江村”,表明他已习惯于沿江而行,这一句既写出了他生活的艰辛,也表现了他坚毅的性格。
颔联两句,诗人说他忽然感到惭愧不安。他忽然想起自己贫困潦倒,无家可归的处境,于是感到惭愧不安。“何人日掩门”,表明他的惭愧并非因为贫穷而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当。“安贫居陋巷”,表明他在贫困的环境中仍坚持清高自好。
颈联两句,诗人说他过着清贫的生活,住着简陋的房屋。他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可以对着酒杯自得其乐。“无事对清樽”,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闲逸自足的情趣。“我亦动思静”,表明诗人常怀念宁静的生活。
尾联两句,诗人说他的这种情怀只有自己能体味,又与谁说呢?这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孤独的,他只能独自默默地承受内心的痛苦。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艰苦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他既敢于面对生活的艰辛,又不愿随波逐流,追求精神上的安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