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云羞杀鵔鸃冠,半掩山扉日不关。
林下一般安分好,人生万事转头间。
忘机禽鸟傍人语,入暮牛羊带日还。
多少江山足诗料,一蓑更好伴鸥闲。

山居之趣,悠然自得。

峨云羞煞鶗鴘冠,半掩山扉日不关。
竹影婆娑映翠微,心随林鸟静无声。
忘机鸥鸟话家常,夕阳牛归带晚晖。

此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山居生活图景。首联“峨云羞煞鵔鸃冠,半掩山扉日不关。”形象地展现了山居环境的自然之美和主人的隐逸之心。诗人以“鵔鸃”代指鵔鸃雀,这种小鸟因喜欢栖息于高大的树冠之上而得名,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此处用以形容山居环境的清高与雅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颔联“林下一般安分好,人生万事转头间。”则转入对生命哲理的沉思。诗人借由观察林木中的鸟儿,体会到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引申出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颈联“忘机禽鸟傍人语,入暮牛羊带日还。”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诗意。在傍晚时分,山林间的鸟儿不再为食物奔波,它们与人类的交流变得自然和谐;而放牧归来的牛羊,伴随着夕阳余晖缓缓而行,构成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这里的“忘机”二字,不仅指人与自然之间无需设防、毫无戒备的关系,也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尾联“多少江山足诗料,一蓑更好伴鸥闲。”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志向。他提出,即使是壮丽的山河,也无法完全满足一个人对于诗意生活的渴望。在这样的心境下,一叶轻舟、一蓑草衣便是最好的伴侣,它们陪伴着他在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宁静与自由。

这首诗不仅是对山居生活的生动描绘,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的深刻反思。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生活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或权力地位,而在于能够寻找到心灵的归宿,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享受那份宁静与纯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