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那得如秋清,夜静无人琴有声。
月华如水不动尘,无端耳畔寒蛩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和琴》。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四时那得如秋清,夜静无人琴有声。
  • “四时”指的是一年四季,这里的“秋清”则是指秋季的清澈和宁静。
  • “夜静”指的是夜晚的安静,没有其他声音打扰。
  • “无人”表示没有人在,只有琴的声音。
  1. 月华如水不动尘,无端耳畔寒蛩鸣。
  • “月华如水”形容月光如水般明亮清澈。
  • “不动尘”表示月光清澈到连尘埃都映不出来,强调了月光的纯净和明亮。
  • “无端耳畔寒蛩鸣”中的“寒蛩鸣”指的是蟋蟀在秋天的夜晚发出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夜晚的寂静。

译文:
无论四季如何变换,唯有秋天最为清澈宁静;夜晚寂静无声,只有我独自弹奏着琴声。月光如水般清澈,连尘埃都无法沾染,让人感到心静如水;但不知为何,耳边突然传来了秋虫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中弹琴的情景,通过对比四时的变换,突出了秋天特有的清冷、宁静和深邃。诗中通过对月光、琴声和秋虫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同时,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听觉上的反差(琴声与秋虫鸣叫),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首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寂静的夜晚,感受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