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闽佳山水,秀气郁苍苍。钟而为人物,事业亦叵量。
我生古瀛州,地匪中州丑。虽然得文公,木舌而金口。
自惟禀受不坚申,安得玉骨秋水神。几番分欲躬樵苏,手足况有禹偏枯。
禹犹尽力导河洛,功业何啻等山岳。予惟食粟类曹交,所至于人成落落。
勿谓广之东,安得万人雄。地本不爱宝,赋予由来公。
闽广虽异地,人物差可拟。尔来擢伦魁,亦复有人耳。
声价压天下,争睹如星凰。泰山一毫芒,更有万丈长。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郑刚中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组,每组的第一句是诗句,第二句是译文。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七闽佳山水,秀气郁苍苍。钟而为人物,事业亦叵量。(七闽佳山)——七闽(今福建省),这里指福建,以“佳山”形容那里的山美如画。秀气郁苍苍,指的是这里的山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钟而为人物,是指这个地方孕育了众多的人才。事业亦叵量,意即事业的大小难以估量。
- 我生古瀛州,地匪中州丑。(我生于古瀛州)——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三座岛屿之一,这里泛指福建。地匪中州丑,意思是说福建并不逊色于中原地区,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 虽然得文公,木舌而金口。(虽然有文公)——文公,指孔子,这里用来形容郑刚中的学问深厚。木舌而金口,比喻他的言辞犀利有力,能够像金口一般发出铿锵有力的金石之声。
- 自惟禀受不坚申,安得玉骨秋水神。(自认为天赋不够坚定)——禀受不坚申,意味着郑刚中认为自己的才华和修养还不够坚定。玉骨秋水神,是指他希望自己像玉一样坚韧,像秋天的水一样清澈透明。
- 几番分欲躬樵苏,手足况有禹偏枯。(几次想亲自去砍柴烧火)——樵苏,指砍柴和烧火,这是古代农民的基本生活技能。禹偏枯,是指大禹曾经因为治水而身体残疾,这里用来反衬郑刚中的不幸命运。
- 禹犹尽力导河洛,功业何啻等山岳。(禹仍然竭尽全力疏导黄河、洛水)——禹犹尽力导河洛,指大禹依然在努力治理黄河和洛水。何啻等山岳,意味着他的功绩远远超过了高山大岳。
- 予惟食粟类曹交,所至于人成落落。(我以为像我这样的人)——食粟类曹交,是指像曹操那样的人物。所至于人成落落,意思是说我这样的人虽然平凡,但也能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 勿谓广之东,安得万人雄。(不要认为广东东部地方)——广之东,指的是广东省东部地区。万人雄,意味着拥有众多英勇善战的人才。
- 地本不爱宝,赋予由来公。(这个地方本来就不珍视珍宝)——地本不爱宝,意思是说这个地方并不追求财富和宝物。赋予由来公,意味着这些财富和宝物都是自然赐予的,并非人为强求。
- 闽广虽异地,人物差可拟。(福建和广东虽然不同地域)——闽广,指的是福建省和广东省。虽然异地,意思是虽然两地相隔遥远,但两地都有各自的优秀人才。差可拟,表示两者之间相差无几。
- 尔来擢伦魁,亦复有人耳。(如今提拔出优秀的人才)——擢伦魁,指提拔出优秀的人才。尔来,意为自从……以来。亦复有人耳,表示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
- 声价压天下,争睹如星凰。(声名和地位足以压过整个天下)——声价压天下,意思是说郑刚中的声望和地位足以超越其他所有人。争睹如星凰,意味着人们争相目睹这位英雄的身影,就像仰望璀璨的星星一样。
- 泰山一毫芒,更有万丈长。(泰山虽然只有一点点光芒)——泰山,指的是位于山东省的一座著名山峰。一毫芒,表示泰山的光芒非常微弱。更有万丈长,意思是说尽管泰山的光辉有限,但它的高度却无比壮观。
整首诗通过描绘福建和广东两地的山水景色以及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两地人才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大禹治水的比喻,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诗中还涉及了关于命运、天赋和才能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