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共明月,阑干霄汉间。
风波浙江水,砥柱海门山。
昼夜潮消长,利名人往还。
不如沙上鹭,玉立一身闲。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并分析概括其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读懂原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注解对诗句进行逐句解释,最后根据诗句的大意来分析诗人的情感。“登浙江楼”:登上浙江楼上;“两岸共明月”,意思是说,江岸两边的山峦与天上的月亮交相映辉;“阑干霄汉间”,意思是说,站在楼台栏杆上,好像伸手可触到天边的云彩似的;“风波浙江水,砥柱海门山”,意思是说,浙江的水波在风浪中起伏,浙江的砥柱山矗立在海门;“昼夜潮消长,利名人往还”,意思是说,无论是白天黑夜,潮水都在涨落,往来的商人很多;“不如沙上鹭,玉立一身闲”。
【答案】
译文:
我登上了浙江楼上,看到月光和江水连成一片。江岸两边山峦与天上的月亮交相映辉,站在楼台上仿佛伸手可及天边的云霞。浙江江面水波荡漾,浙江的砥柱山矗立在海门。无论是白天黑夜,潮水都在涨落,往来的商人很多;不如那沙上的白鹭悠闲自在,一身洁白的羽毛显得十分美丽。
赏析:
诗写登高所见。首句“两岸共明月”,点明登楼之目,而以“共”字领起,更见出作者的心胸开朗,意气飞扬。次句“阑干霄汉间”,写楼台位置之高。诗人立足高楼,极目远望,只见山峦重叠,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与江水相映生辉。这两句是互文见义法,即一联之中,前一句中的“月”字和后一句中的“山”字,均与“阑干”、“霄汉”互文。
后三联则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钱塘湖的景色。第三句“风波浙江水”,描写了钱塘江水汹涌澎湃的情景,也反映了钱塘江口的地势险峻,水流湍急。第四句“砥柱海门山”,描写了浙江口的屹立如砥柱的海门山,突出了浙江口的雄伟壮观。第五句“昼夜潮消长,利名人往还”,既交代了钱塘江口潮汐的特点(潮起潮落),又写出了商船来往繁忙、人烟稠密的景象。末句“不如沙上鹭,玉立一身闲”,以鹭鸶比喻自己,表明自己志向高远,不慕名利,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