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在堂前为父忧,特令儿子谒公侯。
大人若肯行方便,一点春风在笔头。
【注释】
堂前:指母亲。
谒公侯:拜见公、侯一类的官。
大人: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方便:方便事。
一点春风:比喻文章有文采。
【赏析】
此诗写一位孝女,为了替父亲求得一官半职而拜见公侯。她的父亲在朝廷为臣,因得罪权贵而遭贬谪,她因此日夜忧心忡忡。她的儿子也为她求官,她希望儿子能成功实现自己的心愿,所以她特意叫儿子去拜见公侯。
“母在堂前为父忧”,诗人以简洁的笔法写出了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基调。这是一首表达孝女忧心的诗,她的忧心来源于父亲的不幸遭遇和母亲的忧虑。这里的“为父忧”指的是她的母亲因为父亲被贬谪而忧心忡忡。
“特令儿子谒公侯”,诗人进一步展开主题,描绘出这位孝女为了让父亲得到一官半职而特地让儿子去拜见公侯的情景。这一句中,“特令”表示这位孝女非常坚决地要求儿子这样做。
“大人若肯行方便,一点春风在笔头。”诗人以巧妙的比喻,将这位孝女的心愿寄托于笔下。这里的“一点春风”比喻文章的文采和韵味,意指如果能得到公侯的帮助,那么这位孝女的文章一定会像春天的微风一样,清新而有力。
【作者介绍】
刘叉(1100—1168),北宋文学家、道士。字天挺,号东原野民,江西丰城人。曾隐居华山,后归隐于茅山之阳。宋神宗元丰三年进士及第,任国子监直讲等职。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屡试不中,遂退居江湖。善诗文,尤长于诗,有《东原野集》二十卷传世。其诗多愤世嫉俗之作,风格豪放不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有“诗狂”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