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东南来,浊浪挠清镜。
小轩寂寞人,默视心境静。
扁舟暂淹留,思与孤鸿迥。
洞庭眼中物,何必更乘兴。
顽石漫巑岏,终惭泗滨磬。

【注释】

豁然阁:指作者在洞庭湖边所筑的一座楼阁,以“豁然”命名。

东南来:风由南向北吹。

浊浪挠清镜:指湖水被狂风掀起的巨浪打乱了平静的湖水,如同镜子上的污垢一样。

小轩寂寞人:指楼阁四周无人。

默视心境静:默默地看着自己内心的平静。

扁舟:小船。

思与孤鸿迥:想到远方的一只孤独的大雁。

洞庭眼中物:大雁是洞庭湖中的鸟类,此处用“眼中物”比喻自己的存在。

何必更乘兴:为什么要去乘船游玩呢?

顽石漫巑岏:指一块顽固的石头。

终惭泗滨磬:最终感到惭愧像泗滨的磬一样。泗滨磬为古代乐器,因磬音清脆悠扬而得名。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内心平静如磬声。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登上洞庭湖畔的豁然阁,眺望着浩瀚的湖面和飞鸟,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长风东南来”,描绘出一幅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场景。接着“浊浪挠清镜”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湖水被狂风掀起的巨浪打乱了平静的湖水,如同镜子上的污垢一样。这里的“浊浪”和“清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后“小轩寂寞人”,指出楼阁四周无人。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最后“默视心境静”一句,表明诗人在静静地看着自己内心的平静。

诗人转向对大雁的描述,“扁舟暂淹留,思与孤鸿迥。”诗人想象自己乘坐的小舟暂时停留在湖面上,而远方的一只孤独的大雁则翱翔于天际。这里的“思与孤鸿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大雁的无限向往和羡慕之情。

第三联,“洞庭眼中物,何必更乘兴。”诗人感叹自己不过是洞庭湖中一只大雁,何必还要去乘船游玩呢?这里的“洞庭眼中物”比喻了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顽石漫巑岏,终惭泗滨磬。”诗人以顽石自比,感叹自己终究会感到羞愧像泗滨的磬一样。这里的“顽石”比喻了自己固执、顽固的特点。而“终惭泗滨磬”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自我的反思和自责之情。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和感受,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迷茫、追求自由和超越世俗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