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月清诗骨,露华夜已深。
树摇知鸟宿,波静觉鱼沉。
报国惭无术,思亲空有心。
踌躇谁与语,唧唧乱蛩吟。
池亭夜游
踏月清诗骨,露华夜已深。
树摇知鸟宿,波静觉鱼沉。
报国惭无术,思亲空有心。
踌躇谁与语,唧唧乱蛩吟。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夜晚池亭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首句“踏月清诗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清瘦的身形,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二句“露华夜已深”,描绘了夜晚的露水已经覆盖了地面,给人一种静谧、深沉的感觉。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氛围,使读者更加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第三句“树摇知鸟宿”,通过观察树叶的摇曳,诗人推测出鸟儿已经在树上栖息。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
第四句“波静觉鱼沉”,诗人观察到水中的波纹逐渐平静下来,鱼儿也随之沉入水底。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平和。
第五句“报国惭无术”,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贡献感到惭愧,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为国家做出贡献。这句诗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他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情感。
第六句“思亲空有心”,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人的感情,但却没有实际的行动来表达。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最后一句“踌躇谁与语,唧唧乱蛩吟”,诗人感到迷茫,不知道应该向谁倾诉,只能听到蟋蟀的鸣叫声。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使他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以夜晚的池亭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诗人通过对月亮、露水、树木、鱼儿等景物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夜晚的氛围和自然的美丽。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己情感的抒发,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