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楼下千竿竹,深火炉前一盏灯。
此处与谁相伴宿,烧丹道士坐禅僧。
【注释】
①刘松年(1092-1157),北宋画家。字道贤,江西吉安人。擅画山水、墨竹。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松林牧放图》等。
②说听图:指刘松年所画的竹楼图。
③小书:即草书;楼下千竿竹,言竹屋周围竹林茂密,竹径曲折。
④深火炉前一盏灯:言竹屋内有火炉,又有一盏明灯。
⑤烧丹:道教用语,指炼丹术;坐禅僧:指静坐打坐念佛的和尚。
【赏析】
此诗是题于刘松年画竹图上之作。诗人以简练之笔,绘出一幅幽静雅致的竹楼夜景图。
首句写竹屋四周,郁郁葱葱的竹子,犹如一座座翠绿的山峦,层层迭起,直入云端,给人一种“万木争天”的感觉。第二句则从竹屋内部落笔,突出了竹楼主人夜宿时的情景。他独自坐在窗下,点燃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读着书。第三句点出了竹楼的主人是谁。原来是一位修炼长生不老术的道士。这位道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坐在竹楼里专心致志地打坐修练,企图得道成仙。第四句又回到竹屋外面的环境上来。诗人用了一个“与谁相伴宿”的疑问句,暗示出竹楼主人孤苦无亲、孑然一身的寂寞心情。最后一句,诗人以一“烧丹道士”和“坐禅僧”两个形象,来衬托竹楼主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这首七绝虽然只有短短四句话,但它却描绘出了一个清幽恬静的境界,表达了一位独处幽篁之中的修道者的寂寞心情,构思巧妙别致,语言清新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