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龙转淮海,万骑临吴津。
王者本无外,驾言苏远民。
瞻彼草木秀,感此疮痍新。
登堂望稽山,怀哉夏禹勤。
神功既盛大,后世蒙其仁。
愿同越句践,焦思先吾身。
艰难务遵养,圣贤有屈伸。
高风动君子,属意种蠡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中和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六龙转淮海,万骑临吴津。
王者本无外,驾言苏远民。
瞻彼草木秀,感此疮痍新。
登堂望稽山,怀哉夏禹勤。
神功既盛大,后世蒙其仁。
愿同越句践,焦思先吾身。
艰难务遵养,圣贤有屈伸。
高风动君子,属意种蠡臣。

“六龙转淮海,万骑临吴津”两句描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六条龙在淮海之滨盘旋飞舞,众多骑兵正在吴国的渡口集结。这是对当时国力强盛、军事实力强大的一种描绘,展现了君王的威严和国家的强大。

“王者本无外,驾言苏远民”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期望。他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关注民生,关心远方的百姓,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的仁政观念。

“瞻彼草木秀,感此疮痍新”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创伤的感慨。他看到大自然的草木繁茂,心中却为战争造成的破坏而感到痛心;同时,他也为国家的疮痍而担忧。

“登堂望稽山,怀哉夏禹勤”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王的敬仰之情。他站在中和堂的台阶上,俯瞰着美丽的风景,心中想起了伟大的禹王——大禹治水的故事。

“神功既盛大,后世蒙其仁”两句赞美了大禹的功绩和仁爱之心。他认为大禹的伟大业绩已经传遍天下,后世的人们都会受益。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接下来的“愿同越句践,焦思先吾身”表达了诗人想要效仿古代英雄的决心。他希望能像越国的勾践一样励精图治,奋发有为。这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责任的认识和追求。

“艰难务遵养,圣贤有屈伸”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总结。他认为在面对困难时应该遵循自然的道理,保持内心的平静;而在面对挫折时也应该有适应的能力,懂得变通。这种处世哲学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智慧。

“高风动君子,属意种蠡臣”两句则是对君子和臣子品质的评价。他认为高尚的品质可以激励人们向上向善,而忠诚的臣子则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品德和才能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历史典故的引用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人民和历史的深刻认识和思考。同时,它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仁爱、勇敢、智慧等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