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以饰诈,言以致文。
苟弗执礼,宜奠释纷。
朽木粪墙,置不足言。
言语之科,粗然有闻。

【注释】

文宣王:指汉文帝。文帝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明君,在位时实行仁政,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反对奢侈和浪费。他提倡“罢黜浮华、敦朴诚信”的思想。辩以饰诈(辩):巧言令色(饰)。诈:欺诈。言以致文(致:使;文:文章、文采)。文:文采。致:追求;文采:华丽的文辞,也指华丽的辞藻。苟弗执礼(苟:如果;执:遵守;礼:礼仪、礼节。):如果不遵守礼节。宜(yì):应该。奠(diàn):放置,这里指放弃,抛弃。释纷(shì fēn):消除纠纷;纷:纷乱。):解决纠纷。朽木粪墙(xiǔ mù fèn qiáng):腐烂的树木和粪土堆砌的墙壁。置不足(zhì bù zú)言:不值得一提。:不值得一提起。言语之科(yǔ yán zhī kē):言语方面的学问。科:学问、技能。粗然有闻(cū rán yǒu wén):粗浅地了解。然:这样;有:有、存在。粗然:粗疏地、粗略地。

【赏析】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是一首颂扬汉文帝的文章。作者通过赞美汉文帝的言行举止,表达了对汉文帝仁德政治的赞美之情。全诗共七句,每句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一、首句“辩以饰诈”,意为善于巧言令色来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这里的“辩”指的是善于言谈、善于言辞的人或事物。而“饰诈”则是用虚假的语言来欺骗他人或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善于言辞的人往往都是善于伪装的人,他们常常用华丽的语言来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以此来欺骗他人或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

二、第二句“言以致文”,意味着通过言辞来追求华丽的文采。这里的“文”指的是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言辞等。而“至”则是指达到某种目的或境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善于言辞的人往往会追求华丽的文采,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三、第三句“苟弗执礼”,意为如果一个人不遵守礼仪。这里的“执”指的是遵守、遵循。而“礼”则是指礼仪、礼节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遵守礼仪的话,那么他的行为就失去了规范和约束,就会变得混乱不堪。

四、第四句“宜奠释纷”,意为应该停止纷争。这里的“奠”指的是放下、舍弃。而“释纷”则是指消除纠纷、平息争端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停止纷争的话,那么他的生活将会更加和谐安宁。

五、第五句“朽木粪墙,置不足言”,意为腐烂的树木和粪土堆砌的墙壁不值得一提。这里的“朽木”指的是腐烂的树木,而“粪墙”则是指粪土堆砌的墙壁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对于那些没有价值的事物或观念来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不值得一提。

六、第六句“言语之科,粗然有闻”,意为言语方面的知识是粗浅地了解到了。这里的“言语之科”指的是关于言语的知识、技巧等。而“粗然”则是指粗糙地、粗略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对于那些关于言语的知识或技巧来说,人们只是粗浅地了解到了一些皮毛而已。

七、最后一句“宜(yì):应该”,意味着应该停止纷争。这里的“宜”指的是应该、应当。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指,对于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或矛盾来说,人们应该停止纷争,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