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堂惟光,千乘惟权。
陵暴知非,委质可贤。
折狱言简,结缨礼全。
恶言不耳,仲尼赖焉。
【注释】
升堂:指孔子。权:指子路。陵暴:指子路的刚强。知非:指孔子的知错能改。委质:指孔子的学生颜回,愿意以身许国。折狱:指孔子的学生公孙弘,善于处理国家大事。结缨:指孔子的学生仲由,遵守礼仪。恶言不耳:指孔子对弟子们的严厉批评。
【赏析】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五言古诗,共二十句。此诗通过赞扬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行为,来歌颂孔门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作者通过对孔子的赞美,来颂扬其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道德品质。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首二句“升堂惟光,千乘惟权”,写孔子的高尚品格。升堂,即升堂入室,意谓孔子学问之深。孔子虽居千乘大夫之位,却不为富贵所动,仍坚持自己的志向。“光”指光明磊落的品质,孔子具有这种品质。“权”指权势地位,但孔子视之如过眼云烟,并不留恋。
二、中间六句“陵暴知非,委质可贤”,写孔子教子之道及弟子们的品行。孔子在弟子中特别重视颜回,认为他能委质许国,故称“颜子”,这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陵暴”指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格直爽、刚强,但有知错就改的优点。“知非”指孔子的弟子曾参,他能够反省自己过去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因此得到了孔子的称赞。“委质”指颜渊愿以自己的身体来许国,可见他的忠诚耿直和舍身为国的气节和品质。“可贤”指孔子的其他弟子们也各有所长,各得其所。
三、末四句“折狱言简,结缨礼全”,写孔子的教学方法和他对弟子们的要求。“折狱”指孔子擅长治理国家大事。他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使国家安定繁荣。“言简”意谓孔子教学时语言简明扼要,使学生容易掌握。“结缨”意为孔子在学生毕业时赠送丝带作为纪念品,以示不忘师恩。“礼全”意为孔子要求学生做到言行一致,遵守礼仪规范,做到内外兼修。
这首诗主要赞扬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