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多虚饰,方知一切心。
不群终是异,僻学古同今。
逸士宽怀释,为官理道深。
移时非独见,令我思沉吟。
注释:
- 缘识其二:这是诗的题目,意味着是第二部分的内容。
- 世上多虚饰:指世间有许多虚假的装饰或表面的现象。
- 方知一切心:这一句表明通过经历和观察,作者认识到人们内心的真实情况。
- 不群终是异:意指与众不同的人最终会显示出他们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 僻学古同今:指虽然学术观点可能古老,但它们对于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反映了对知识的尊重和传承。
- 逸士宽怀释:指的是一个超脱世俗、心胸开阔的人能够放下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
- 为官理道深:指在官场中,理解并实践道理的重要性。
- 移时非独见:意味着时间可以改变人的观念,新的见识和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
- 令我思沉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阅读或思考这首诗后产生的沉思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虚饰”与“心”、“异”与“同”、“逸士”与“官府”、“移时”与“见”的比较,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和社会洞察。诗中的关键词“虚饰”、“心”、“异”、“逸士”、“官府”等,都揭示了作者对于人性、社会现象以及个人修行的独到见解。
首联“世上多虚饰,方知一切心”,通过对比世界的虚饰与内心的真实,引出了对人心本质的思考。这一联不仅揭示了人心的复杂性,也暗示了人们在追求外在形式时可能忽视了内心真实的价值。
颔联“不群终是异,僻学古同今”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这里的“不群”指的是与众不同,而“僻学”则是指那些不被大众接受或者被忽视的学术或思想。这两个概念的结合表明,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往往存在于少数人之中,并且它们的价值不受时间的限制,与现代同样重要。
颈联“逸士宽怀释,为官理道深”则转向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话题。诗人赞扬了那些超脱世俗、心胸开阔的人,认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超越了个人的得失,更贴近于人生的真谛。同时,官员们应当深入理解和实践道德和原则,以身作则。
尾联“移时非独见,令我思沉吟”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反思。这里指出,时间的流逝并不总是带来新的见解,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反省才能深化对世界的理解。诗人通过这样的诗句,鼓励我们不断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社会现象以及个体修养的问题,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读者的真诚劝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