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心,善破无明因。
我佛慈悲日,祇园见法身。
菩萨开慧眼,生死转为轮。
五蕴皆空尽,六根不染尘。

诗句释义及赏析#### 缘识其五十

  • 译文:认识金刚般若心,善破无明因。
  • 注释:这里的“金刚”是指坚固不移的佛法,而“般若”则是智慧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要通过深入理解并实践般若的智慧,来破除无明和无知,达到真正的觉醒和觉悟。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实践佛教教义的重要性,即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佛法。

金刚般若心

  • 译文:我佛慈悲日,祇园见法身。
  • 注释:这里的“金刚”同样代表佛法的坚不可摧,而“慈悲”是菩萨的心性特质,表示对众生的关爱与怜悯。而“祇园”则是印度佛教的一个圣地,代表着佛教的核心教义和修行目标。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佛教中对于慈悲和智慧的追求,强调了菩萨在追求菩提的道路上应持有慈悲心,同时也应具备足够的智慧去实践这些教义。

菩萨开慧眼

  • 译文:菩萨开慧眼,生死转为轮。
  • 注释:“慧眼”通常指的是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而这里指的是菩萨能够洞察生死轮回的本质,从而达到解脱的境地。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菩萨修行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解脱,更重要的是能够洞察生死轮回的本质,从而超越生死的束缚。

五蕴皆空尽

  • 译文:五蕴皆空尽,六根不染尘。
  • 注释:“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种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而“空尽”则意味着对这些元素的彻底否定或超越。而“六根”通常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觉器官,而“不染尘”则是说这些感官不再被外界物质所困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世俗执着的超越,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净化和提升,反映了佛教中对于超越物质欲望,追求精神自由和解脱的深刻理解。

总结

《金刚般若心》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佛教中的慈悲与智慧,以及追求解脱和超越世俗束缚的人生态度。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和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还能从中领悟到佛教对于人生的指导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