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染犹来理不通,虚劳岁月面西东。
从前自是凡心别,利益须归上帝功。
洞府名高同景致,尘泥踪迹莫知空。
去非但向铅中作,变化飞腾大道雄。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贪染犹来理不通: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世间贪欲和诱惑的无奈,认为尽管努力去理解或解决(“犹”表示仍然、依然之意),问题的核心(“理”)却依旧无法触及。

  2. 虚劳岁月面西东: 描述的是时间流逝带来的徒劳感。在古代,人们常常将时间比作向东向西流转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以及人们对此无能为力的感觉。

  3. 从前自是凡心别: 表明作者意识到过去自己的心态与常人不同,有一种超然或特立独行的精神。这里的“凡心”,即平凡、世俗之心,而“别”(区别于)强调了这种心态的特殊性。

  4. 利益须归上帝功: 强调所有成功和利益的最终来源是神(或更高力量)而非个人的努力或才能。这反映出一种宿命论或因果报应的观念。

  5. 洞府名高同景致: 描述了一个地方或人物名声很高,其地位和影响力如同美丽的自然景色。

  6. 尘泥踪迹莫知空: 指出尽管人世间有无数的追求和痕迹,但最终这些都是虚无的,就像尘土一样,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7. 去非但向铅中作: 暗示了追求或行动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上的追求或变化。这里的“铅”可能象征着某种形式的物质束缚。

  8. 变化飞腾大道雄: 描述了通过变化和升华达到精神上的卓越境界,展现了一种宏大的理想或愿景。

译文:

逍遥咏
贪恋之念仍难割舍,徒劳岁月消磨殆尽。
曾为非凡心灵,远离世俗之纷扰。
名誉如景致般显赫,然而尘埃终归空无。
超越物质束缚,追求精神飞翔。

赏析:

这首诗以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象,探讨了人类面对欲望和名利时的内心挣扎及其深远影响。首句揭示了贪恋的难以摆脱,以及由此造成的无尽劳累和时间的浪费。接着,诗人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曾经与众不同的心灵状态,并从中体会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

诗中的“洞府”、“尘泥”等词汇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名利场中人的境遇,以及他们在追求中的迷茫和空虚。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超越物质追求,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和升华的愿望。

这首诗是对人性、社会现象及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