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长,眉似雪,宗禅和尚何分别。
百尺高山足浮云,万丈海中有明月。
十地本因菩萨证,大乘俱是如来说。
有空相,无空相,深浅是非皆为妄。
一切诸法归何物,忽然觉悟波浪没。
安乐常在信心中,真空根本难缄默。
贪嗔戒定如幻梦,祖师凝流欢者众。
方便门,群生用,除他烦恼知识重。
诱引迷途如风止,慧眼观瞻恒沙水。
三昧八万四千智,清净法身依道理。
缘识
诗句:白发长,眉似雪,宗禅和尚何分别。
注释:描述一位白发苍苍、眉毛如雪的僧人,他在修行中追求的是禅宗的境界,对事物没有分别心。
赏析:这里的“白首”和“雪眉”形象地描绘出了僧人的外貌特征,而“宗禅和尚”则明确了其修行的身份和目的。通过对他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境界。
诗句:百尺高山足浮云,万丈海中有明月。
注释:以高山和大海为喻,形容心境的深远和开阔。
赏析:高山和大海都是自然界中宏伟壮丽的景象,但在这里,它们被用来象征修行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高山之高和海之深,诗人强调了修行者的心境需要超越物质世界的限制,达到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诗句:十地本因菩萨证,大乘俱是如来说。
注释:说明菩萨修行的层次和大乘佛法的教义。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菩萨修行的不同阶段及其对应的教义。通过将菩萨修行与大乘佛法相提并论,诗人强调了修行的普遍性和深刻性,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在追求觉悟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实践。
诗句:有空相,无空相,深浅是非皆为妄。
注释:指出佛教中的“空”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没有固定的自性。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空”。诗人通过对“空”的探讨,表达了对世间万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否定“有”、“非”的存在,诗人引导读者思考事物的真正性质,从而引发对生命和宇宙更深层次的思考。
诗句:一切诸法归何物,忽然觉悟波浪没。
注释:提出一个哲学问题,询问一切存在的本质是什么。
赏析:这个问题引领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关于世界的最终目的和意义。诗人通过提出这个问题,激发读者去探索生命的真谛,寻找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和启示。
诗句:安乐常在信心中,真空根本难缄默。
注释:说明信仰对于获得内心平静的重要性以及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信仰的力量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诗人通过描绘信仰带来的内心安宁和真理的追求,鼓励人们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因为它是我们通往真理之路的关键。
诗句:贪嗔戒定如幻梦,祖师凝流欢者众。
注释:批评了贪婪、愤怒、嫉妒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和对禅宗修行者的吸引。
赏析:这里通过对比“幻梦”和“凝流欢者”来强调禅宗修行的纯粹性和对负面情绪的排斥。诗人认为,贪婪和愤怒等负面情感会干扰修行者的心性,使其偏离真正的修行之路。因此,他呼吁修行者要远离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保持一颗清净平和的心。
诗句:方便门,群生用,除他烦恼知识重。
注释:指出修行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克服烦恼,提升智慧。
赏析:通过提到“方便门”,诗人强调了修行方法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正确的方法和工具,人们可以有效地克服心中的烦恼和困扰,提升自己的智慧水平。这句话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诗句:诱引迷途如风止,慧眼观瞻恒沙水。
注释:比喻引导他人走向正道如同风停后水面平静一样容易。
赏析:这里以风和水的比喻来形容修行者引导他人的方式和方法。风停后水面平静意味着一旦有人迷失方向,修行者能够及时给予指引和帮助;同样,慧眼观瞻恒沙水则表明修行者具有洞察世间万象的智慧。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修行者在引导他人时所展现出的慈悲和智慧。
诗句:三昧八万四千智,清净法身依道理。
注释:强调了修行者达到的一种高度的智慧境界——“三昧”。
赏析: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的智慧水平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三昧”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超越常人理解的智慧境界,而“八万四千智”则是指这种智慧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极点。通过这样的说法,诗人表达了对修行者智慧的高度赞美和敬佩之情。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优美的意象和哲理性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对修行者智慧和境界的赞美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