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事多兮恶事少,君子能言兮心自了。杳杳冥冥幻化中,举目因缘还大小。
勿纵贪,勿纵巧,知有寒人饥是饱。良图子细宽更宽,下见如痴何草草。
逆莫嗔,顺莫好,寻思久远生烦恼。虽然我渐近中年,归依佛,归依道。
馀外闲来物外闲,谁听庸音声浩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时,首先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从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善事多兮恶事少”,善与恶的对立统一,表明了人生哲理,是诗人的人生信条。善事多而恶事少,说明人应该追求美好的事物;恶事少而善事多,说明人们应该珍惜美好的事物,同时要勇于战胜邪恶。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同时也是他的人生态度,因此说“君子能言兮心自了”。

“杳杳冥冥幻化中,举目因缘还大小。”这里,诗人通过“因缘”一词,揭示了宇宙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大则大矣,小则小矣,无始无终,无始无不生,无物不有,无所不包,无往不复。这种联系,是永恒的。“举目因缘还大小”是说世间的一切,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由因缘关系决定。

“勿纵贪,勿纵巧,知有寒人饥是饱。”这是告诫我们不要贪婪和聪明。贪欲会让人失去理智,聪明过头会让人陷入危机。所以,做人做事要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

“良图子细宽更宽,下见如痴何草草。”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道的信仰,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世事洞察的眼光。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良图子细宽更宽”,“良”字是形容词,表示好的意思。“子细”是副词,表示仔细地、细致地。“宽更宽”指佛道比世俗的东西要宽广很多。“下见如痴何草草”意思是,如果像傻子一样去看待事物,那就太草率了,没有认真观察事物的精神。

“逆莫嗔,顺莫好,寻思久远生烦恼。”面对逆境,不要轻易愤怒或抱怨,因为逆境往往孕育着转机。同样,对待顺境,也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容易使人忘记努力,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失败。因此,要冷静思考,谨慎行事。

“虽然我渐近中年,归依佛,归依道。”这里的“中年”,既指人的生理年龄阶段,又可理解为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归依佛”和“归依道”是指佛教和道教两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归依”是佛教用语,意为皈依佛门,成为佛教弟子。“道”指道家思想。

“馀外闲来物外闲,谁听庸音声浩浩。”这里的“馀外闲”是说除了修行之外的时间,还有闲暇可以享受大自然。“物外闲”是说在世俗生活中也能享受到悠闲自在的乐趣。“庸音”是平庸的音乐。这里的意思是说,在喧嚣的世界之中,我们能够找到一片宁静的地方,享受那份宁静和安详。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对佛法和道教的理解和信仰以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诗中“善事多兮恶事少,君子能言兮心自了”两句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通过对善与恶的辩证关系的阐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善事多而恶事少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应该追求美好的事物;恶事少而善事多也是值得庆幸的,人们应该珍惜美好的事物。同时,诗人也认为人们应该勇于战胜邪恶。

诗中的“杳杳冥冥幻化中,举目因缘还大小”,通过“因缘”这一关键词揭示了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大则大矣,小则小矣,无始无终,无物不有,无所不包,无往不复。这种联系,是永恒的。诗人用这一观点来告诫人们不要贪图私利和智慧。贪欲会让人失去理智;聪明过头会让人陷入危机。因此,做人做事要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

诗中的“良图子细宽更宽,下见如痴何草草”,表达了诗人对于佛道的信仰以及对世事洞察的眼光。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诗人认为,只有真正了解事物的真相,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诗中的“逆莫嗔,顺莫好,寻思久远生烦恼”,通过对比逆境和顺境,告诉人们不要轻易愤怒或抱怨。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都不能忘记努力和奋斗。只有不断努力、积极进取,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诗中的“虽然我渐近中年,归依佛,归依道”,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以及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每一个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同时,他也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通过对于善与恶、逆境与顺境的思考和比较,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