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千丛蔽野亭,晓猿惊后乱峰青。
汉庭已奏三千牍,周室仍翻十二经。
紫殿深沉频视草,缁帷寂寞自飞萤。
振衣本为苍生起,肯向荀家祇聚星。

【注释】

怀旧居:诗人在京城为官时所住的住所。

毛竹千丛蔽野亭,晓猿惊后乱峰青:写诗人的住所,门前有成片成片的毛竹,遮蔽了整个亭子。山中晨猿惊起,使周围的山峦变得一片青翠。

汉庭已奏三千牍,周室仍翻十二经:写皇帝已经把公文奏报朝廷,周朝的典籍依然被翻阅着。

紫殿深沉频视草,缁帷寂寞自飞萤:写夜深人静时,诗人经常独自在书案上批阅奏章,他身着紫色官服,坐在幽暗的书房里,孤独地批改文书,只有一只飞萤在他身边飞舞。

振衣本为苍生起,肯向荀家祇聚星:“荀家”指的是荀悦,字慈明,东汉末年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文选》李善注引《荀氏家传》:“荀爽字慈明,颍川颍阴人也,少而好学,以才学显于世,与郑玄并称为‘荀郑’。”这里用荀悦来比喻自己的志向,意思是说:我穿起衣服本来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怎么甘愿只像荀悦一样聚集在荀家的门第里,而不肯为天下苍生出力呢?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六年(811),当时诗人任秘书省校书郎,因“左授集贤院学士、知制诰”而归居长安故里。这首诗就是诗人在怀旧居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为官者的责任感。

首联写诗人的住所门前有成片的毛竹,遮住了整个亭子。山中的晨猿惊起,使周围的山峦变得一片青翠。颔联写诗人的住所,门前有成片成片的毛竹,遮蔽了整个亭子。山中晨猿惊起,使周围的山峦变得一片青翠。颈联写夜晚时分,诗人常常独自一人在书房里批阅奏章,他穿着紫色官服,坐在幽暗的书房里,孤独地批改文书,只有一只飞萤在他身边飞舞。尾联写诗人振衣起身,本意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怎么能甘心只像荀悦一样聚集在荀家的门第里,而不肯为天下苍生出力呢?

全诗抒发的是作者忧民情怀。诗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从个人的立场出发,表现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同时表现出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此诗结构严谨,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