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步步开图障,山影更随溪荡漾。
回环两县烟雨奇,一目尽奄长桥上。
乾枫枯柳澹不春,欢伯为解愁城屯。
书空咄咄亦良苦,抵掌呜呜聊任真。
山房竹阴生晚寂,客醉忘归主忘客。
沉机已寄谢安棋,逸兴何惭阮孚屐。
道人栖云乐其天,孰知为仙孰为禅。
定应风蜩足枯槁,绝胜磨蚁争回旋。

这首诗是苏轼在明仲游栖云阁的次韵诗。以下是对每一行的解释:

溪山步步开图障,山影更随溪荡漾。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山水画面,溪流和山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山影随着溪水荡漾,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回环两县烟雨奇,一目尽奄长桥上。
这句话描述了两县之间的烟雾和下雨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长桥之上,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乾枫枯柳澹不春,欢伯为解愁城屯。
这句话描绘了乾州(今陕西延安)的枫树和柳树,以及它们在冬天的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淡泊的美。同时,“欢伯”可能指的是一位善于解忧的人,他用这种方式来解除人们的忧愁。

书空咄咄亦良苦,抵掌呜呜聊任真。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挥笔疾书的情景,他的动作显得有些匆忙和疲惫。然而,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写作,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山房竹阴生晚寂,客醉忘归主忘客。
这句话描绘了山房中的竹林景色和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互动。当主人和客人都沉浸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融洽。

沉机已寄谢安棋,逸兴何惭阮孚屐。
这句话提到了谢安和阮孚这两位历史人物,他们都有着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在这里,他们的形象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了诗人追求自由和超脱的象征。

道人栖云乐其天,孰知为仙孰为禅。
这句话描述了道人在云端生活的快乐,他似乎已经超脱于尘世之外。然而,他也可能会成为仙或者禅修者,这是他的选择也是他的自由。

定应风蜩足枯槁,绝胜磨蚁争回旋。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他认为,只有那些能够适应环境变化、不被外界所束缚的人才能真正地享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它也暗示了人们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超越物质的追求,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