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宫苑帝王州,何事兴衰若置邮。
可是战争收拾后,却将歌舞破除休。
千门尽锁梧桐雨,万堞深笼薜荔秋。
试陟雨花台上望,夕阳烟水替人愁。
【注释】
雨花台:位于今南京市西面,是明朝时江南四大名士之一文天祥殉难处。
六朝宫苑帝王州:六朝是指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它们建都在南京,因此称南京为“六朝”。
何事兴衰若置邮:为什么国家兴衰如此容易就置之不理?
战争收拾后:经过战争之后。
却将歌舞破除休:却把歌舞之类的娱乐活动废除了。
千门尽锁梧桐雨:千门之内都被雨水封锁了(指战乱)。
万堞深笼薜荔秋:万道城墙深深地被薜荔覆盖着,秋天到了。
试陟雨花台上望:试着登上雨花台(眺望)。
夕阳烟水替人愁:看着落日下的江水和烟雾,让人心生愁绪。
【赏析】
《雨花台》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当时李白流寓金陵。他站在雨花台上,远眺长江,凭吊古都金陵的繁华盛景已不复存在,满目疮痍,一片凄清景象,触景生情,不禁发出感慨之情。
首联写雨花台下昔日繁华的宫殿。“六朝”二句,以六朝帝都金陵的繁荣昌盛与战乱后的萧条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历史变迁之迅速,表达了作者对六朝帝王兴亡的惋惜。
颔联由实转向虚,由眼前景色转而想象往昔。“何事”二句,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亡易如反掌的感叹。这两句既是议论,又是抒情,感情深沉,意蕴深远。
颈联描绘雨花台周围的景物,“千门”二句,以“千门”暗喻南京城,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以“万堞”暗喻高大的城墙,用“深笼”二字写出了城墙被薜荔所覆盖的景象。
尾联写雨花台上所见所感。“试陟”二句,既写登临所见,又写登临时的心情。“夕阳烟水”点出时间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江水茫茫,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使人感到惆怅伤感。“替人愁”三字,则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抒发了作者对六朝兴亡的无限感慨及对国运民生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