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迷涂说,未远胜不还。
云何之楚客,北首骛燕山。
山魈独足笑,短尾阴狐鸾。
荆棘与风波,平地乃等闲。
君平反初役,无为跌其间。
步兵足长恸,杨朱雕泣颜。
经涂有九轨,聊以慰跻攀。

【解析】

此诗作于天宝三年(744)。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一度流落江淮一带。这首诗即作于这一时期。全诗通过描写自己坎坷的仕途经历,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我闻迷涂说,未远胜不还。云何之楚客,北首骛燕山。”这两句是第一联,“我”即诗人自指。迷途,比喻仕途坎坷,行旅艰难。未远,意谓不久之前。胜不还,犹言“胜亦不归”。这句的意思是:我听说那些迷失道路的人,他们没有远行,却已经返回了家乡。这是诗人自我感慨的写照。“云何之楚客,北首骛燕山。”之字,代词用作动词,到;之楚客,即到楚国去;之燕山,到燕地来。这句意思是:你到了楚国之后,却向北眺望燕地而来。诗人以楚国和燕地相对照,表现了自己虽在长安而心系故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山魈独足笑,短尾阴狐鸾。”这两句是第二联。“山魈”即山鬼,传说中山林中的妖怪,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专以谄媚取宠的小人。“短尾阴狐”,指奸佞小人。这两句的意思是:山里的妖精独自一只脚站立着嘲笑那些卑躬屈膝、奉承拍马的小人。“荆棘与风波,平地乃等闲。”“荆棘”比喻险境或障碍。“等闲”,随便,无谓。这两句意思是说:荆棘丛生的道路与风波险恶的环境都是平地里所无法避免的。这两句是第三联。诗人用荆棘丛林和波涛汹涌的自然现象,来比喻官场上的险恶环境,表达了诗人面对险恶的仕途,感到无所措手足的痛苦心情。“君平反初役,无为跌其间。”“君平”是东汉时人严遵的字,他曾任蜀郡太守,有政绩,因反对宦官专权而免官家居。严遵隐居期间,常以琴书自娱,过着清贫的生活。“无为”是“不要”“不去”的意思。“君平”二字表明诗人对友人严遵的崇敬和景仰。“君平反初役”一句说明诗人在朝廷中任职不久便被罢黜,回到故乡。“无为之跌其间”句意为:你不要因为官场的失意而灰心丧气,也不要去追求功名利禄而陷入其中。这两句是第四联。诗人劝慰友人不要为仕途所困,要像严遵一样保持清高节操,不为名位所累。“步兵长恸,杨朱雕泣颜。”“步兵”指阮籍。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诗多反映社会动乱和个人失意的情绪,常常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杨朱”,即庄子所说的“杨朱哭歧道”,见《庄子·外篇·刻意》,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一个典故。“雕”是刻镂的意思。“雕泣颜”指用刀刻画自己的脸面。这两句是第五联。阮籍常以嵇康比己,又以阮咸比嵇康,两人都是嵇康的朋友。阮籍的诗歌也常常表现他对朋友的怀念之情。阮籍在司马氏的排挤下长期寄食在别人门下,生活贫困潦倒,内心痛苦,常常借酒浇愁,有时甚至痛哭流涕,如其《咏怀》八十二首就有多处写到。“经涂有九轨,聊以慰跻攀。”“经涂”指经过的道路,这里指仕途之路。“九轨”,古代车辙纵横交错,共九条。“慰跻攀”,安慰自己不断攀登仕途的苦心。这两句是第六联。意思是:仕途上的道路虽然曲折坎坷,但只要不停地努力向上攀登,就一定会有出头之日。这两句是全诗最后两句。诗人用“九轨”喻仕途之路,以勉励自己不断努力,终有成就之时,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赏析】

李白一生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从青年时代开始就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理想始终未能实现。直到晚年,依然不能忘情于政治事业。这首诗就是他在天宝三年初任左拾遗时写的。当时玄宗正招揽贤才,李白满怀希望进入朝廷任职。但是,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就被谗言陷害,被贬为左拾遗。从此,他便浪迹江湖,四处漂泊。这首《感寓》诗就是他谪居江夏时所作。

这首诗前四句先写自己在仕途道路上的坎坷不平,后两句又写自己被贬后的孤独寂寞之情。中间四句写诗人在官场上屡遭挫折,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后四句写诗人在被贬后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是李白对自己一生仕途坎坷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自己理想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