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南来一何癯,乌纱不屋非缦胡。
散堆乱帙觇午䥶,穿穴殚残真蠹鱼。
寻橦虽工亦未计,立仗不鸣甘豆刍。
昔人举肥我今尔,安得外泽如瓠壶。
秋日仪真即事十首
秋风南客瘦,乌纱非缦胡
散堆乱帙觇午䥶,穿穴殚残真蠹鱼
寻橦虽工亦未计,立仗不鸣甘豆刍
昔人举肥我今尔,安得外泽如瓠壶
诗词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客从南来一何癯,乌纱不屋非缦胡。
- 译文:南方的客人如此清瘦,他戴着乌纱帽却不像当地人那样有屋檐。
- 注释:南客人因天气或环境原因,显得特别消瘦,但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着装方式——戴着乌纱帽。”乌纱”指的是古代官员的帽子,而“缦胡”则可能是指一种宽边帽。
2. 散堆乱帙觇午䥶,穿穴殚残真蠹鱼。
- 译文:书籍杂乱堆积如山,蛀虫啃食书页至尽。
- 注释:这里用“蠹鱼”喻指那些蛀书的虫子。“觇午䥶”意即窥探中午时分的书堆,“穿穴殚残”形容书卷被蛀虫侵蚀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3. 寻橦虽工亦未计,立仗不鸣甘豆刍。
- 译文:尽管技艺高超,但终究无法改变现状,只能空费心机。
- 注释:“寻橦”在这里可能指表演艺术中的某种技巧,而“甘豆刍”则可能是指对这种努力的无谓和徒劳的一种表达。
4. 昔人举肥我今尔,安得外泽如瓠壶。
- 译文:古人享有丰裕的生活,而我今日却如同枯木般无依无靠。
- 注释:“举肥”可能是指古代贵族的生活方式,而“今尔”则表示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自己处境大不相同,感到无助和孤独。
赏析:
《秋日仪真即事十首》是宋代诗人刘弇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在江南地区生活时,感受到的季节更迭和岁月变迁所带来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诗人通过对秋风和南客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秋天的画面。秋风不仅带来了凉爽的气候,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南客的瘦削,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状态,也可能隐喻了整个社会或时代的某种状态。这种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和生活的不易。
诗中提到的书籍和蛀虫,进一步揭示了文化衰败的主题。书籍的堆积和蛀虫的存在,不仅是物质的衰败,更是文化的消亡。这反映了诗人对知识传承和文化保护的关切,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无奈的态度。
诗人通过比较古人和自己的境遇,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古人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充实的;而现代的人们却因为种种社会和个人的原因,变得空虚和无助。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社会的变迁,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感悟和思考。
《秋日仪真即事十首》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历史感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人心的变化。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变迁,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