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岩谷岂其卿,多垒于郊亦可惊。
徒有丹心思报国,无因缓颊得论兵。
跳梁狐怪今方逞,奋角狼星久未平。
盍亦付之公子绣,慨然持斧为澄清。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忧虑的诗作。以下是逐句释义:

再和
我虽岩谷岂其卿,多垒于郊亦可惊。
徒有丹心思报国,无因缓颊得论兵。
跳梁狐怪今方逞,奋角狼星久未平。
盍亦付之公子绣,慨然持斧为澄清。

译文:
再和:我虽然身处岩谷之中,难道我不是国家的栋梁吗?那些在郊外修建的堡垒也令人感到震惊。

注释:

  1. 再和(再次吟咏):指作者多次吟诵此诗,表达自己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忧虑。
  2. 我虽(我虽然):表示自己的无奈和无奈之情。
  3. 岩谷:指隐居的地方,也暗示着隐逸的生活态度。
  4. 岂其卿:岂止是卿啊?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5. 多垒于郊:指在郊外修建了许多堡垒,暗示国家的动荡不安。
  6. 徒有丹心:只有一颗忠诚之心,表示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7. 无因缓颊(wěi jiǎn)得论兵:不能通过游说、辩驳来讨论军事问题,表达对政治腐败的不满。
  8. 跳梁狐怪:比喻奸佞小人,猖獗地横行霸道。
  9. 奋角狼星:指狼星,一种象征力量的星星,这里比喻强大的敌人。
  10. 盍亦付之:何不交给他呢?意为将事情交给有能力的人去做。
  11. 公子绣:指某个有才能的人,这里的“公子”可能指的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
  12. 慨然:形容感慨激昂的情感。
  13. 持斧:拿着斧头,象征着决心和行动力。
  14. 为澄清:为了澄清是非、恢复清明的政治局面而努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忧虑。诗人以岩谷自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诗人通过对堡垒的描绘,表达了国家政治上的动荡不安。最后,诗人提出将责任交给有能力的人,表现出对国家治理的期待和信任。整首诗情感深沉、含蓄,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政治清明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