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岳麓法华台,四十年中又再来。
惟石与松如雅故,问僧并寺已尘埃。
区区独恨恩难报,负负无言志已颓。
退宿道相愁不寝,四檐春雨杂惊雷。
诗句释义及注释
- 登岳麓法华台:登上岳麓法华台,指游览或探访。
- 岳麓兵火后寺已两创:岳麓法华寺在兵火之后遭受两次破坏。
- 惟台为旧物:只有法华台是旧物。
- 当时住持邻道者物故二十年矣:当时住持的邻居已经去世二十年了。
- 湘西岳麓法华台:湘西地区的岳麓法华台。
- 四十年中又再来:在过去的四十年里,这里又被重新发现或重建。
- 惟石与松如雅故:只有石头和松树还保留着雅致的原貌。
- 问僧并寺已尘埃:询问和尚和寺庙都已变得陈旧。
- 区区独恨恩难报:我独自感到遗憾,因为无法报答恩情。
- 负负无言志已颓:面对困境,我感到无能为力,志向已经颓废。
- 退宿道相愁不寝:退回住宿的地方,心中忧虑到无法入睡。
- 四檐春雨杂惊雷:窗外的春雨声夹杂着雷声,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
译文
登上岳麓法华台,目睹寺庙遭受兵火后的废墟,只剩下法华台作为历史的见证。虽然时间过去了四十年,这里再次被人们发现或重建,但唯有法华台仍保持着它的雅致原貌。询问周围的和尚和寺庙,都显得陈旧不堪。我独自感到遗憾,因为无法报答恩情,面对困境感到无力,志向已经颓废。回到住处,心中忧虑到无法入睡,而窗外的春雨声夹杂着雷声,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对岳麓法华台的怀念和感慨,反映了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中通过对古寺、石头和松树的描绘,以及与过去住持的回忆,传达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同时,通过对比“石与松”与“僧并寺”的陈旧,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最后,通过对春雨和雷声的描绘,增添了一种忧郁和不安的氛围,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