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舍柴门昼亦扃,松姿鹤骨向人清。
阖门饘粥千金重,九品冠裳一唾轻。
仁义到头焉用稼,声名真是岂其卿。
我惭瘦马冲烟雨,不得从容慕老成。
【注释】
- 衡岳左右:衡山,在湖南省。道旁:路旁。茅舍竹门,简陋的房子,竹制的门。
- 八十一(岁):指年纪。宣和间:北宋宣和年间,即公元1119—1125年。芜湖尉:县尉的小官。因官火:因为火灾而丢掉官职。
- 寓湖湘:住在洞庭湖畔。无生涯:生活没有着落。学者:读书人。时过之:时不时地过来看望他。经义:经典义理。
- 饭已:吃饭了。饭已:吃过饭。行:走。马上:骑着马。拟:准备。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居湖湘时。首联写诗人的茅舍、竹门,以及其中八十一岁的老人;颔联写老人对饮食起居的简单要求;颈联写老人对仁义道德的追求;尾联写自己惭愧不如老人。
此诗是一首纪行诗。诗人以“衡岳左右道旁茅舍竹门”开头,就点明了自己的行踪,为下文写景张目。接着诗人又从侧面写其生活环境,“松姿鹤骨向人清。”这是说,这茅屋竹门中住着一位老人,他身如鹤般挺拔,像松柏般坚韧,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阖门饘粥千金重,九品冠裳一唾轻。”这是诗人对老人生活的描写,也是诗人对其精神境界的高度赞扬。
“我惭瘦马冲烟雨,不得从容慕老成。”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表达了诗人对名利淡泊,渴望归隐的志趣及无法实现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