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寂寞一枝梅,君谓高标好似谁。
洁白不甘芜秽没,屈原孤立佩兰时。
【注释】
梅花三绝:指《梅》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疏影”、“暗香”两绝。
君谓高标好似谁:你(指诗人)认为梅花的高洁品格像谁呢?
洁白不甘芜秽没:洁白的花朵不向污浊的环境低头。
屈原孤立佩兰时:屈原在被贬谪期间,常常佩带着兰花,这两句说梅花也象屈原一样,孤傲清高。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的诗。诗的前两句写景,描写了梅花独自盛开于水边的景致,后两句抒情,赞美了梅花的孤高品格。
前两句是写景。“寂寞一枝梅”,点明季节是在严寒的冬天。诗人没有直接去刻画梅花的美,而是用“寂寞”二字,将之置于一个特定的背景之中,即“水边”。这样写,既交代了地点,又渲染了一种冷清的氛围,为下一句的“高标”作了铺垫。“君谓高标好似谁?”这两句是诗人的自问自答。他并没有去回答自己心中的疑问,而是以反问的语气,将话题转向了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叹。“君”,这里指的是读者或友人。“高标”,指高尚的品格。“好似谁”即比拟。诗人在这里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将“高标”与“谁”相比,使语言显得委婉而有力。
后两句是抒情。前句“洁白不甘芜秽没”,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梅花的品格特征。这两句的意思是:洁白的花朵不向污浊的环境低头,宁愿保持自己的纯洁品质。“不甘”一词,表现了梅花的孤傲、自尊,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后句“屈原孤立佩兰时”,则是诗人借助历史人物屈原的形象来赞美梅花的。屈原曾遭到排挤诽谤,最终含冤自沉于汨罗江。而梅花却在寒冬中独自开放,其坚韧、不屈的品质令人敬佩。因此,诗人用“屈原孤立佩兰时”这一典故来赞美梅花,既表现了自己对屈原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典故,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