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疑云母光相射,又似秋蝉翼乍枯。
智慧有灯千佛供,菩提叶巧一灯孤。
这首诗由四句组成,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 广中菩提树取其叶用水浸之叶肉尽溃而脉理独存绡縠不足为其轻也土人能如莲花累之号菩提灯见而戏为此绝
- “广中菩提树”指的是一种植物,其叶子被水浸泡后会溃烂,但根部的纹理却依然存在。这里的“绡縠”指的是轻薄的丝绸,用来比喻这种植物的特性。诗人认为这种植物虽然表面看起来非常轻盈,但实际上它的根系非常坚固,就像莲花一样能够承受重压。
- “土人能如莲花累之”意味着普通人也能像莲花一样经受住重压。这里用“累”字来形象地描述了莲花的形态。
- “号菩提灯见而戏为此绝”则是说有人看到了这种情况,觉得有趣,就创作了一首诗作为纪念。这里的“绝”字表示这首诗是独一无二的。
- 初疑云母光相射,又似秋蝉翼乍枯。
- “初疑云母光相射”是指刚开始时,人们误以为这是云母的光芒在相互折射,形成了一种美丽的光影效果。这里的“相射”是指光芒相互投射。
- “又似秋蝉翼乍枯”则是指这种美景突然消失,就像秋天的蝉翼突然枯黄一样。这里的“乍枯”表示突然枯萎。
- 智慧有灯千佛供,菩提叶巧一灯孤。
- “智慧有灯千佛供”是指智慧就像一盏千佛供奉的灯火,照亮了整个寺庙。这里的“千佛供”表示寺庙里供奉着无数的佛像。
- “菩提叶巧一灯孤”则是说这盏灯光虽然孤独,但它的美丽和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这里的“一灯孤”表示只有一盏灯,但却显得格外醒目。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广中菩提树的特点,引发了人们对于自然美和智慧的思考。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发现了许多平常事物的不平凡之处。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