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午后雨,势欲漂茅屋。
雨从炎海来,初不洗烦溽。
残虹挂云端,落照明如烛。
舍中不胜困,散步眺林麓。
浑无一叶动,寂立类枯木。
徘徊傍西檐,意颇不自足。
举扇招微风,送之入修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人的情感。“晚雨”意思是:傍晚时分下的雨,也就是夜深时分下的雨;“连日午后雨”,指连续下了几天,雨势很大;“势欲漂茅屋”,意思是:雨下得非常大,有将茅屋冲倒之势;“初不洗烦溽”意思是:雨刚开始时还没有将烦闷的暑气洗涤干净,这里的“烦溽”指烦热潮湿的暑天。“残虹挂云端”,是说残阳如血,挂在高高的云朵上;“落照明如烛”,“明”通“晴”,意为:夕阳照射下来如同燃烧着的蜡烛一般;“舍中不胜困”,是说屋里的人因为久雨感到十分困乏;“散步眺林麓”,是说走到树林里去散步,看山下的景致。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这首诗的译文是:连绵几日的大雨一直下个不停,雨势之大有将茅屋冲倒的势头。雨是从炎热的南方飘然而来,起初并没有将烦热湿润的暑气洗涤干净。残阳像血一样悬挂在高空之上,夕阳的余晖照射下来犹如燃烧着的蜡烛一般耀眼。屋内的人们因长时间下雨而感到非常困倦。于是,我走出屋门,到林子中散步,看山下的景色。整个天地间没有一只小虫飞动的痕迹,寂静得仿佛枯死的树木,让人感觉不到生机,令人怅然若失。
【答案】
(1)译文
连绵了几日的大雨一直下个不停,雨势之大有将茅屋冲垮的危险。
雨是从炎热的南方飘然而来,起初并没有将烦热湿润的暑气洗涤干净。
残阳像血一样悬挂在高空之上,夕阳的余晖照射下来犹如燃烧着的蜡烛一般耀眼。
屋内的人们因长时间下雨而感到非常困倦。于是,我走出屋门,到林子中散步,看山下的景色。
整个天地间没有一只小虫飞动的痕迹,寂静得仿佛枯萎的树木,让一切变得死气沉沉。
赏析:
首联写连日来的雨势,突出其大。“势欲漂茅屋”是说雨势之大,有将茅屋冲垮的危险,这是夸张之写法,突出了大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颔联由上文的大雨,引出下文的残阳。“雨从炎海来”是说雨是从炎热的地方来的,暗示雨的来路很远,且气候炎热,天气酷热。“初不洗烦溽”是说雨刚开始时还没有将烦闷的暑气洗涤干净,这里的“烦溽”指烦热潮湿的暑天。
颈联写雨后的景象,用“无一叶动”、“寂立”等词写出了雨后山林的静谧和清幽之境。“浑无一叶动”是说整个山林没有一片树叶在动,表现出雨后的静谧。“徘徊傍西檐”,是说作者在雨后漫步至西墙旁,表现了雨过天晴后的闲适之情。“意颇不自足”,是说作者心情很好,很惬意。
尾联写雨后作者的心情变化。“举扇招微风,送之入修竹。”是说作者挥舞着扇子想招引清风,但清风却吹向了修长的竹子,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