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少年西入都,诸老先生惊不如。
射策遂为天下选,限年郤就里中居。
豫章固起秋毫末,千里方从跬步初。
会见高明成伟器,不忧绛灌毁新书。
诗解
关东少年西入都,诸老先生惊不如。
- 关东:这里指关东地区(泛指北方),古代以关东为文化中心。
- 射策:一种科举考试方式,通过抽签决定题目,回答后由考官评判。
- 诸老先生:指的是当时的学者或知识分子群体,他们通常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声望和地位。
- 惊不如:表示惊讶刘先辈(指刘恕)的能力超过了他们,即“刘前辈”的才智令人惊叹。
射策遂为天下选,限年郤就里中居。
- 射策遂为天下选:通过射策考试,刘恕被选拔出来,成为全国瞩目的人选。
- 郤就里中居:意为刘恕选择回到故乡,过一种隐居的生活。这里的“郤”可能是指避开、远离的意思。
- 郤:同“却”,避开、远离。
- 里中:家乡、故乡。
豫章固起秋毫末,千里方从跬步初。
- 豫章:可能是地名,或者是用来形容刘恕才华的开始阶段,如微小的萌芽。
- 秋毫:原意是秋天鸟脱毛的毛,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 千里方从跬步初:意味着刘恕的才能如同千里之行,最初只是从迈出第一步开始的。
会见高明成伟器,不忧绛灌毁新书。
- 会见高明:指有机会见到有才能的人,与“高明”相对应。
- 绛灌:汉武帝时期的两位著名大臣,此处用作反衬,意指不被这些权势人物所影响。
- 毁新书:担忧新书(可能指政治观点等)受到攻击或误解。
注释
- 关东少年西入都:关东地区的青年才俊被选拔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 诸老先生惊不如:指许多老学者对刘恕的才智感到惊讶。
- 射策遂为天下选:通过射策考试,刘恕被全国所知,成为了选拔的人才之一。
- 限年郤就里中居:选择了回到故乡,过一种隐逸的生活。
- 豫章固起秋毫末:指刘恕的才华像秋天的鸟脱毛那样微小,但潜力无穷。
- 千里方从跬步初:意味着刘恕的才华如同万里长征,起初是从迈出第一步开始的。
- 会见高明成伟器:有机会见到有才能的人,从而成长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
- 不忧绛灌毁新书:不必担心因为政治观点的不同或被权力者所误解而毁掉自己的作品。
赏析
此诗通过对刘恕的描绘,展现了他从小生活在北地(关东),但最终选择回归故土、过一种隐居生活的决心和勇气。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射策遂为天下选”、“千里方从跬步初”、“会见高明成伟器”等,形象地表达了刘恕的才能和抱负,同时也展示了他不畏强权、坚持自我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才的尊重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