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应添一线长,汉仪忆奉万年觞。
鸣珂列炬随丞相,长剑高冠满未央。
法从此时瞻玉座,侍臣独许近清光。
輶轩今出荒山外,厌见尘沙万里黄。

【注释】:至日,指冬至。鸣珂,古代贵族所乘之车饰有铜制的铃和珂(玉佩)。长剑高冠,指代丞相萧衍。法从此时,指皇帝在这一天。侍臣,指朝中大臣。清光,指皇帝的恩泽。輶轩,即轻车。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以冬至为题,通过咏物抒怀,表现了对时政的不满和对圣明君主的向往之情。

首联起兴。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也是阳气最旺、阴气最弱的时候,所以冬至应“添一线”来象征阳气的增长。而汉仪则是指汉家礼仪。这里借冬至来比喻汉家的礼仪,暗含着作者希望朝廷能按照传统的礼仪,给皇上敬上万年酒的意思。这一句是全诗的第一句。

颔联写百官朝拜的情景。鸣珂列炬,指官员乘坐的车饰有铜制的铃铛和蜡烛。鸣珂,指马颈上的铃铛。列炬,指车上的蜡烛。随丞相,意思是说官员们跟随丞相萧衍一起前来朝拜。长剑高冠,这里用“长剑”来比喻萧衍,而用“高冠”来比喻他头上的帽子。满未央,意思是说百官的帽子都戴得满满当当的。这一句是第二句。

颈联承上启下。这里的“法从此时瞻玉座”,意思是说皇帝在这个时候要登上宝位;“侍臣独许近清光”,意思是说朝中的大臣只希望能近距离地看到皇上的恩泽。这一句是第三、四句的过渡语。

尾联写景抒情。輶轩,这里指轻车。出荒山外,意思是说现在轻车已经出了荒凉的山外。厌见尘沙万里黄,意思是说现在看到的都是万里黄沙,看不到往日的绿水青山。这一句是全诗的最后一句。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详。但是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讽刺当时朝政腐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