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重过二华间,衰年弥觉厌尘喧。
自知碌碌初无补,正是纷纷不惮烦。
江壁向来忧郑客,鼎湖今日望轩辕。
修门渐近翻鸣咽,满面风埃涕泪痕。
重过华阴马上口占寄李君锡王懿臣薛师政三漕
三岁重过二华间,衰年弥觉厌尘喧。
自知碌碌初无补,正是纷纷不惮烦。
江壁向来忧郑客,鼎湖今日望轩辕。
修门渐近翻鸣咽,满面风埃涕泪痕。
注释:
重过华阴马上口占寄李君锡王懿臣薛师政三漕:这是一首诗的标题。华阴:山名,位于今陕西省。
二华:指华山和华山以东的华山。
衰年:晚年。
江壁:江边。江:指黄河。壁:指岸。
郑客:郑国的使者。郑国在战国时期属于秦国,所以称秦国为“郑国”。
轩辕:黄帝的名字,这里代指唐朝皇帝唐肃宗李亨。
修门:指长安城西的延平门。修门渐近:修门离得越来越近。
鸣咽:悲鸣声。
风埃:风尘。涕泪痕:眼泪鼻涕交织成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游华阴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中通过描绘自己在华阴的经历和感受,抒发了诗人的情怀和抱负。
第一句“三岁重过二华间,衰年弥觉厌尘喧。”诗人回忆起自己在重游华山时的心境。华山以其险峻著称,而诗人此时已步入暮年,因此更感世事纷扰、人世沧桑。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第二句“自知碌碌初无补,正是纷纷不惮烦。”诗人感叹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他认识到自己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只能默默地扮演着一个普通人的角色,而无法做出太大的贡献。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地位和作用的认知和反思。
第三句“江壁向来忧郑客,鼎湖今日望轩辕。”诗人想起了曾经的楚国使者郑国,他在秦国受到了排挤和迫害,最后流落到楚国。而如今大唐江山稳定,唐肃宗李亨登基称帝,天下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诗人在这里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第四句“修门渐近翻鸣咽,满面风埃涕泪痕。”诗人站在修门附近,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他看着身边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感慨和忧愁。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华山之行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寄托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通过对现实的观察,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