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节偶相并,雪霜终不迷。
应将古人比,孤竹有夷齐。
【注释】
耸节:挺拔的身姿。相并:相互接近,比喻志趣相同或行为一致。雪霜:比喻困难和挫折。孤竹:古代地名,孤竹国的国君被商纣王杀害。夷齐:商末孤竹君的儿子,因不与商纣王同心而被流放。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诗中赞美了竹子那种不畏艰险、傲视世俗、不趋炎附势的品质。
“耸节偶相并”,是说这株竹子高耸的身姿,挺拔而秀丽,它与周围的竹子一样,彼此靠近,共同生长。这两句诗,既写竹子的自然形态,又写其精神风貌,把竹子那不畏艰险、傲视世俗、坚贞不屈的品质写得活灵活现,令人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倾慕之情。
“雪霜终不迷”,意思是说竹子即使遇到严寒的冰雪,也不会迷失自己,更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这句诗进一步赞美了竹子那种坚韧不拔,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的品质。
“应将古人比,孤竹有夷齐”,意思是说,我们应当像孤竹国的国君那样,不被权贵所迷惑。这里的“孤竹”指的是孤竹国,是商代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境内。据《左传》记载,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和叔齐因不食周粟而隐居山林,后来成为商末著名的仁人。
【译文】
挺拔身姿偶尔相互接近,雪霜严寒始终不改初衷。
应当拿古人来相比,孤竹国国君有伯夷叔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