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已觉有春光,宿雪无多映夕阳。
竹箭晴来依旧碧,柳条暖去不胜黄。
正月二日雪后到小园
新年已觉有春光,宿雪无多映夕阳。
竹箭晴来依旧碧,柳条暖去不胜黄。
注释:
正月二日:正月初一、初二。
宿雪无多:残留的积雪不多。
映夕阳:照在落日(太阳)的余晖上。
竹箭:指竹子。
箭:竹名。
晴来依旧碧:晴天时依然一片碧绿。
暖去不胜黄:暖和了却显得无力。
新年已觉有春光,宿雪无多映夕阳。
竹箭晴来依旧碧,柳条暖去不胜黄。
正月二日雪后到小园
新年已觉有春光,宿雪无多映夕阳。
竹箭晴来依旧碧,柳条暖去不胜黄。
注释:
正月二日:正月初一、初二。
宿雪无多:残留的积雪不多。
映夕阳:照在落日(太阳)的余晖上。
竹箭:指竹子。
箭:竹名。
晴来依旧碧:晴天时依然一片碧绿。
暖去不胜黄:暖和了却显得无力。
南墙双柏天生直,材虽未老心千尺。 注释: - 南墙:指南面的墙壁,常用以象征南方或面向南方的地方。双柏:指两棵柏树,通常代表着坚韧、长寿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天生直:意为自然生长而直挺,形容树木直立挺拔。材:指树木的质地,也可以指才能、品德等。虽:即使;虽然。未老:尚未衰老。心千尺:意指心灵高远,志向非凡。 - 译文: 南面墙壁上两棵柏树自然生长而直挺,它们的材质尽管尚未苍老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四月河水湍,怒风复相乘。 - "四月":指的是农历四月初。 - "河湍":河流湍急。 - "怒风":猛烈的风。 - "复":再次。 - 译文:四月初,河水湍急,怒风再次助威。 2. 维绝柁亦摧,舟人废其能。 - "维绝":船桨折断或无法使用。 - "柁":舵。 - "废":失去。 - "能":能力、技能。 - 译文:船桨折断,船人失去了操控船只的能力。 3.
注释:廉吏如今没有刀剑,仁人古人常以车轴为戒。 译文:现在的廉官吏子没有刀剑,古代的仁人们常常把车轴作为鉴戒。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杂诗三首》中的第16首。全诗以“古”字开头,用“今无”、“古戒”两个词语,一前一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变迁对人性的影响和腐蚀,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希望在清廉的政治氛围中,培养出具有仁爱之心、道德情操的人才
【注释】黄葵:一种植物。常倾叶:叶子总倾向一侧,像倾斜的样子。向日不令照其根:太阳光不能直射到它的根上。 【赏析】诗中描写了黄葵的叶片总倾向于一侧,仿佛在向太阳倾斜一样,而它的根部则不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表现出它对阳光的依赖程度很低。诗人通过对黄葵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之情
注释 其十:第十首。颂声,颂扬之声,指对某人的称赞。骚客:诗人,指屈原。误:错。锡贡,进献。禹书: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用木简记事,因称木简为禹书。迟:迟缓。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梁园吟》中的第十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文人雅士的评价。他认为,人们应该像大禹一样,勤奋努力地治理国家,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享受荣华富贵。同时,他也批评了那些只知颂扬他人而不肯自省的人
其十二 不认识太阳高升时,也分不清月亮升起。 注释: 不识:不知道,不了解。 日高眠起处:指日上三竿之时。即太阳刚升起的时候。 何如:哪里比得上。 风定舞馀时:比喻风平浪静之后,才能欣赏到舞蹈之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宁静的夜晚观赏舞者舞蹈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日出时分与夜晚舞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夜晚舞蹈的美丽之处。同时
【注释】: 美田:美好的田畴。钩盾里:汉代皇宫中苑名。钩,通“钩” 躬稼:亲自耕种。麦,指大小麦。秋馀:秋天的收获。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农事的诗。全诗以“躬稼”、“麦秋馀”为线索,通过描写诗人躬耕劳作的劳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丰收的喜悦心情。全诗语言质朴平实,情感真切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震撼
注释翻译: 在混乱的世道,颍水变得浑浊,在太平的时代,颍水变得清澈。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与太平盛世的不同感受和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注释】 幽寂:寂静;晦:阴暗。猗猗:芳香而美好的样子。佩:佩玉,古人常将玉饰挂在身上,表示高尚或美。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深林中秋雨时的景象:深密的树林里,一片寂静,只有秋雨在阴郁地下着,那丛丛芬芳的兰花也似乎在这寂静的秋天里无所依靠而感到孤独。全诗没有直接写人的心情,而是以物传情,表现了诗人的孤高与清高。 前两句写林子很深,秋雨很密,兰花也很香,但它们却显得有些孤单
【注释】: 四月:农历四月,指暮春时节。 火玉:指红艳欲滴的牡丹花,也比喻艳丽娇嫩的女子。 拂露华:即“拂”与“露华”二字连用,形容牡丹花的枝叶如美女轻抚着华丽的衣裳,显得分外娇艳。 【赏析】: 《夏日闲门生李德载》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八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春时节,牡丹花开、百花凋谢的画面,赞美了牡丹花的美艳。同时通过描写牡丹的枝叶,表现了诗人对女子美丽仪态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生动形象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字。重点注意“霁”“通”“魂”“眩”“几”等字词的书写。 【答案】 雪停后小园散步(或:雪停了我在小园里散步)。 力扫墙根通野径,少留林下访初春。(“力扫”“通”“寻”是关键) 魂翻眼眩看梅杏
【注释】 小园:即《小园赋》中所说的“小园”。 弱柳低花俱有意:形容春天的景色。弱柳和娇艳的花,都显得柔婉可爱。 浅沙深竹总无尘:浅水沙滩,幽竹茂林,都是远离尘嚣的地方,没有一点杂念。 从今不恨交游绝:从此以后不再怨恨朋友的疏远了。 作主人:这里用反话,意思是说:我还要继续做你的主宾。 【赏析】 此诗为《小园赋》中的名句。诗人在《小园赋》里写道:“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回廊看不足
诗句:朝阳破雾水浮空,极目江湖一望中。 1. 诗句解读 - “朝阳破雾水浮空”:这句诗描绘了早晨阳光穿透薄雾的景象,朝阳的升起使得原本模糊不清的水面上出现了波纹,仿佛水面与空气相接,给人一种朦胧而又清新的感觉。在这里,“破雾”形容太阳的力量足以驱散雾气,而“水浮空”则增添了一种轻盈、飘逸的美感。 - “极目江湖一望中”:此句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的心情。“极目”即极尽目力
注释 莫怪黄河来积石,又疑弱水隔昆仑。 (注释)莫怪:不要责怪;弱水:即弱水流,传说在西北沙漠中,有弱水的河床,是西流的一条大河,所以叫做弱水。这里以“弱水”代指流经昆仑山的弱水流,暗指张籍与范仲淹游边之事。 若嫌古记难全信,他日君归与细言。 (注释)若嫌:如果;全信:完全相信;细言:详细地讲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张籍、范仲淹的信中的第三首。前两首诗写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我不愿意像传说中的张仪那样,在海上乘着木筏去寻求生存;我也不愿像刘备那样,在隆中的茅庐里整天睡觉不问世事。我要努力成为英雄,建立功业。那些庸俗的人却只希望太平年华。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赞赏和向往。诗中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英雄人物的形象和行为。诗人渴望自己能够像英雄一样,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他也对那些庸俗的人表示不屑和鄙视,认为他们只关注个人利益
【注释】:红旗白羽尚纷纷,渭北洮河十万军。 渭北、洮河:皆指关中一带。 历览山川穷胜负,朝廷肯弃奉春君。 穷胜负:穷尽胜负,即决胜负的意思。 朝廷:这里指唐王朝。 张隐直:张齐贤,字师皋,幽州昌平人,以直言敢谏著称。范十九佑:范希文,名希文,字希文,后改名为“范”姓,避太宗讳改姓名,官至宰相,卒谥文正。游边:泛指出外任职或出征。 【赏析】:此诗是作者写给好友张隐直和范十九的一封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