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俗情易合,玩奇当企尔。
柴桑彼何者,高唱屡在此。
县令不俯眉,吾又悲扬子。

注释:

  1. 黄子温是作者的朋友,作者读了他的十首陶渊明的诗。
  2. 追俗情易合,玩奇当企尔:指追逐世俗的情趣很容易得到,而追求奇异的事物则应当仰慕你。
  3. 柴桑:地名。陶渊明曾在庐山脚下的柴桑居住,这里代指陶渊明。
  4. 高唱屡在此:指陶渊明在这里多次高声歌唱。
  5. 县令不俯眉,吾又悲扬子:意思是说县官不低头弯腰,我又为扬雄感到悲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黄子温的敬仰之情。全诗以赞美友人陶渊明的诗句开头,然后转入对友人黄子温的赞扬,最后又回到对陶渊明的赞美之中。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句“追俗情易合,玩奇当企尔”是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赞美。陶渊明一生淡泊名利,远离尘世喧嚣,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这与追求世俗情趣、喜欢新奇事物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诗表明了作者赞赏陶渊明生活态度的态度。
    次句“柴桑彼何者,高唱屡在此”则是对诗人自己生活的写照。诗人在柴桑居住过,也经常在这里大声歌唱,这既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的崇拜,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这句诗既与上一句相呼应,又为下一句的转折作铺垫。
    第三句“县令不俯眉,吾又悲扬子”则是对友人黄子温的赞扬。黄子温虽然担任县令,但他并不卑躬屈膝,而是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和尊严。而扬雄则被贬为县长,但他却因为自己的才华而得到了重用。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黄子温的敬佩,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和友人的描绘,展现了陶渊明和黄子温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作者通过赞美友人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真诚等美好品质的追求。同时,通过对自己处境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整首诗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之情,也有对自我生活的反思之思,充满了哲理性和个人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