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扫林下花,花存春尚在。
一随南风散,飘忽不可待。
四时相乘凌,万物随变改。
不如玩三秀,忘年蹈云海。

【注释】

莫扫林下花:不要扫去林中的花儿。

花存春尚在:花儿虽落,春天却依然存在。

一随南风散:随着南风吹去。

飘忽不可待:飘飘荡荡,无法等待。

四时相乘凌:四季交替,相互推移。

万物随变改:一切事物都跟着改变。

不如玩三秀,忘年蹈云海:不如赏玩这三种花,忘掉年龄跳入云海。

【赏析】

送春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晚年隐居鹿门山时所写的一组诗作。这首诗以花喻人,写春去花谢,而人仍逍遥自在。诗人借景抒情,寄情自然,表达了对自由生活和高尚情操的向往。

首句“莫扫林下花”,诗人用否定的语气,表明自己对扫除花枝的行为不以为然。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要给春天留出一点余地,让春天继续生存。这里,诗人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他对春天的眷恋之情,也显示了他与世俗观念的格格不入。

第二句“花存春尚在”,进一步强调春天的存在。诗人认为,即使花朵凋零,春天仍然存在。这里的“尚”字,不仅表示了春天依然存在的意思,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他通过这一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第三句“一随南风散”,诗人用“随”字,将春天的离去描绘得更加生动。南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使得春天的气息弥漫开来,也带走了花朵的生命。在这里,南风成为了春天的代表,也成为了诗人的象征。

第四句“飘忽不可待”,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诗人用“飘忽”一词,形容春天的轻盈和灵动,让人难以捕捉其踪迹。而“不可待”则表明春天已经悄然离去,无法挽留。在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春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句“四时相乘凌”,诗人用“相乘凌”来形容四季更迭、循环往复的景象。他通过这一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无限感慨和敬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感慨。

第六句“万物随变改”,诗人用“随变改”来概括万物的变迁和变化。他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描述,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为下文的“不如玩三秀,忘年蹈云海”埋下了伏笔。

最后一句“不如玩三秀,忘年蹈云海”,诗人用“玩三秀”来形容自己欣赏美景、忘却年龄的行为。他通过这一行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蹈云海”则意味着超越世俗、追求自由的意境。在这里,诗人运用了富有诗意的语言和意象,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和消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受。它既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世俗观念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