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京辇居,相与巷南北。
幸非势利合,同有春秋癖。
往来熟杖屦,假借通经籍。
谁谓数斯疏,要云谅且直。
别离淹日月,寤寐见颜色。
惠我以好音,欣然对真迹。
微官事如毛,徇俗头欲白。
庸知尚可教,愿子更良食。

【注释】

寄朱三学士:写给朱学士的一封信。相与:交往。巷南北:指京城。幸非势利合:幸好不是以地位和权势来结交。春秋癖,即《春秋经》癖,指喜欢《春秋经》之癖。杖屦,步行。假借通经籍,指借阅经籍。数斯疏,言自己与朋友交往不密。要云谅且直,说朋友对自己的批评是公正而直率的。数,计算、估计。惠我以好音,形容收到信后的喜悦。真迹,指朋友的信札。微官事如毛,说自己担任小官,事情繁多。徇俗头欲白,说自己为世俗所累,头发都要白了。庸知,岂知;尚可教,还能教诲别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写诗人对朱三学士的怀念和对其书信的喜爱之情。全篇四十六字,可分为六组,每组八句,共分四段。

第一段:“忆在京辇居,相与巷南北。”回忆自己在京师长安时与朋友朱学士交往的情形。“忆”,追念;“京辇”,指京城长安;“巷南北”,即在大街小巷中往来交往。

第二段:“幸非势利合,同有春秋癖。”表示庆幸自己和朱学士不是因权贵而结交的朋友,而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喜爱《春秋经》,即《春秋左传》。

第三段:“往来熟杖屦,假借通经籍。”来往于街巷间,熟悉朋友,互相借阅经书。“杖屦”,指鞋和鞋垫;“假借”,借阅。

第四段:“谁谓数斯疏,要云谅且直。”有人说我们之间交往不紧密,但我认为我们是坦诚的朋友。“数斯疏”,指交往不密切;“谅且直”即诚实坦白。

第五段:“别离淹日月,寤寐见颜色。”离别已经过去很多日子,但一闭眼一睁眼就看见你的面孔。

第六段:“惠我以好音,欣然对真迹。”收到你的来信,使我十分高兴,并很高兴地欣赏你写的信。“惠我以好音”指收到你来信;“真迹”,指你的信。

第七段:“微官事如毛,徇俗头欲白。”担任小官的事像野草一样多,为世俗所累,头发都白了。

第八段:“庸知尚可教,愿子更良食。”怎么能知道还有能力教育别人呢?希望你们继续努力读书学习。“庸知”,岂知;“良食”,指美好的生活。“愿子”即希望你;“更良食”指继续努力学习、修身养性,过美好的生活。

这首诗是赠答体诗,主要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同时抒发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渴望得到友人理解的心情。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