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日在檐,今日日在堂。
西风稍已急,百草不复芳。
蟋蟀何独悲,戚戚鸣四墙。
客子多所感,中夕起彷徨。
贫病自早衰,何必秋气凉。
心忧不能眠,非惟寒夜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名为《秋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和赏析:

  1. 平日日在檐,今日日在堂。 —— 描述的是平常和特别的日子对比。
  • 日常与特殊之日: 日常的日子(“平日”)和特别的日子(“今日”)形成对比。
  • 檐(屋檐)与堂: “檐”指的是建筑的顶部结构,而“堂”是房屋的主要部分,通常用于会客或举行重要活动。这里可能暗示着从日常生活到特别事件的转变。
  1. 西风稍已急,百草不复芳。 —— 表达秋天到来时的变化。
  • 西风: 秋季的典型天气现象,带来凉爽和落叶。
  • 百草: 泛指自然界中的所有草木。
  • 不复芳: 形容秋天的到来使得草木失去了春天时的繁盛和生机。
  1. 蟋蟀何独悲,戚戚鸣四墙。 —— 表达了蟋蟀的孤独感。
  • 蟋蟀: 一种常见的秋天昆虫,常在夜间发出声音。
  • 悲: 表达了蟋蟀感到孤独和哀愁。
  • 戚戚: 形容蟋蟀鸣叫的声音,也暗示了它的悲伤情绪。
  • 鸣四墙: 蟋蟀的叫声回荡在四面墙壁之中,增加了这种孤独感。
  1. 客子多所感,中夕起彷徨。 —— 反映了诗人的感慨和不安。
  • 客子: 古代文人对漂泊无定者的称呼。
  • 多所感: 由于秋天的到来,诗人感受到许多不寻常的情绪。
  • 中夕: 傍晚时分,也是人最容易产生情感的时刻。
  • 彷徨: 犹豫不决,心情烦躁,无法平静下来。
  1. 贫病自早衰,何必秋气凉。 —— 表达了对疾病和贫穷的无奈。
  • 贫病: 生活的困苦和疾病的折磨。
  • 自早衰: 早早地衰老,可能是由于贫困和疾病的累积。
  • 何必秋气凉: 诗人反问,是否因为秋天的气息本身使人感到寒冷,实际上更可能是因为自身的状况导致的冷感。
  1. 心忧不能眠,非惟寒夜长。 —— 描述了失眠和对季节变化的恐惧。
  • 心忧: 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 不能眠: 由于心事重重,难以入睡。
  • 非惟: 不仅,强调了不仅仅是夜晚变长的问题。
  • 寒夜长: 夜晚变得更加漫长和寒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季节变化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每个词都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引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韦应物以其精湛的文学技巧,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