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巫之山足奇石,气含秋云如黛色。
君家宝砚安所得,圆为马蹄萤为璧。
宛城路阻流沙长,中国久绝真乘黄。
惜哉逸足世不识,所存一迹犹形相。
鄙夫虽非伯乐比,偶见袅蹄识千里。
愿君不惜勤示人,倘有骅骝免空死。
【注释】巴巫:地名,指四川的巫山。足奇石:脚底有奇特的石头。气含秋云:意即山色如秋云。黛色:青黑色,此处指青黑色的山岩。君家宝砚:您家里的好砚台。安所得:如何得到的。圆为马蹄:形状像马的蹄子。萤为璧:形似萤火虫,是古代用作装饰的玉。宛城:汉时古县名,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境内,因地当宛邑而得名。流沙长:流沙多,地势险要。真乘黄:骏马名。唐李邕《浑天仪赋》序:“真乘黄者,龙种也。”久绝:很久没有出现。逸足:神行太保,亦称“赤松子”或“王良”,传说中能日行万里的神人。世不识:世间没有人知道。所存一迹:所留的痕迹。犹形相:还能看出形貌。鄙夫:我。伯乐:古代善相马的人。《庄子·马蹄》:“千里之马,待伯乐而可见;骈馿(bi ji)之足,待伯乐而后知。今以马喻人:贤者若不遇明主,则不能显其才。”偶见:偶尔见到。袅蹄:形容马的蹄子细长如鞭。识:了解、认识。骅骝(hu liu):骏马名。唐李邕《浑天仪赋》序:“真乘黄者,龙种也,状如飞龙,色类虎文,声振林木,毛角森列,目若流星,尾如蟠蛇,高八尺二寸,足践生云,一日行万里。”“傥”(tǎng),语助词,无义。空死:白白死去。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借咏砚以寄怀友人的。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又寄托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
全诗可分三层来理解。前六句写景抒怀,后四句表达愿望。
第一层(1—5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巴巫之山脚下有一块奇石,它的形状好像秋天的白云,颜色是青黑的。这是诗人想象中的友人的砚石,所以用“奇石”“气含秋云如黛色”来形容。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君家宝砚安所得?”意思是说:您家的宝砚是从哪里得来的呢?“圆为马蹄萤为璧”的意思是说:砚的形状好像是马蹄,它的光辉像是萤火虫,它是用玉制成的。这几句是对前面“巴巫之山足奇石”的具体描写,进一步渲染出友人的砚石的神奇色彩。
第三四句紧承上文而来,诗人由赞美朋友的宝砚而联想到自己的才能。诗人自比为神行太保,他希望友人珍惜他的才能,不要让它白白地死去。
第二层(6—7句)写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
第六句“惜哉逸足世不识”,意思是说:可惜的是世上没有能够赏识我的人啊!“所存一迹犹形相”,诗人说:我所留下的一点痕迹,还可以看出来形貌。这里,诗人以“逸足”、“形相”等字眼,说明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七句“鄙夫虽非伯乐比”,意思是说:即使是一个庸俗的庸人,我也并不是比不上伯乐的。这两句是李白自谦的话。
最后四句是写愿望。“愿君不惜勤示人”,意思是说:希望你不要吝惜自己的才华,勤勉地向人们介绍吧!“倘有骅骝免空死”,意思是:假如有这样的机会,那么即使像千里马一样被埋没掉也不会白白死去。这两句是诗人的愿望,是全诗的总结。
此诗以砚起兴,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诗人豪迈奔放、不拘小节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