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炎暑变秋风,识破维摩色想空。
岂有三乘无尽法,尚怜孤艳十分红。
唯惭寡陋吟怀劣,却爱诸贤句法工。
共倚栏杆休怅恨,典型犹在四筵中。
【注释】
楚骚:即屈原的《离骚》,古代汉族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屈原在楚国被排挤、流放过程中写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正:正确。反:错误。予既以数语咏独开荷花诸公宠和工甚辄拾余意反作一章:我已经用几句话来歌颂独开荷花的众位君子,他们都很喜欢并加以赞美。我接着又写了一首新的诗篇。
一从:自从。
炎暑变秋风:夏天炎热的气候已经变成了秋天清凉的气候。
识破维摩色想空:认识破除了佛教中的“色空”观念。维摩诘(wéizhé)是佛经中一个名叫维摩洁的大居士,曾向佛陀辩难,主张“不二法门”。他认为一切法皆无自性,即一切法都是假名、空相,不应执着。色想,是指对物质现象的执着,认为物质世界有其真实的自体,如五谷、树木、男女等。
岂有三乘无尽法:谁说有三乘佛教的教法是永恒的呢?三乘,指小乘佛教的声闻、缘觉(阿罗汉)及大乘佛教的菩萨道。
尚怜孤艳十分红:尚且怜惜这独自开放的荷花,它鲜艳得就像红色的花朵一样。
唯惭寡陋吟怀劣:只是觉得自己见识浅薄,才思不广博。唯、只,表感叹的语气;惭愧,感到羞愧的意思。寡陋,指见识浅薄。
却爱诸贤句法工:却喜欢诸位文人墨客的诗作,他们的句子写得很有艺术功力。
各倚栏杆休怅恨:各自靠在栏杆上,不要因为不能得到而感到遗憾。
典型犹在四筵中:这些典范仍然存在于四座之中。
【赏析】
此诗前半为第一首,后半为第二首,两首互文对照,彼此呼应。
第一首写自己对荷花的喜爱。起句“一从炎暑变秋风”,点明时节之变迁,由盛夏转为深秋,自然景色的变化也引起作者情感的变化。“识破维摩色想空”,是作者对佛教中“色空”观念的认识与批判。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生,没有固定的自性。作者指出,这种观念是站不住脚的,是荒谬的。“岂有三乘无尽法,尚怜孤艳十分红”,进一步发挥“识破维摩色想空”的思想,认为佛教宣扬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教法是虚假的,不可信的,只有真正懂得佛教的人才能认识到这一点。
第二首写自己对众人的感召力。首句“一从炎暑变秋风”,是说自从自己提出见解之后,大家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句“识破维摩色想空”,是说大家不仅理解了作者的观点,而且对佛教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接着两句“岂有三乘无尽法”,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意思是说大家不但没有因此而产生反感,反而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是值得赞赏的。第四句“尚怜孤艳十分红”,是说自己对大家的赞许之情。最后两句“唯惭寡陋吟怀劣,却爱诸贤句法工”,则是对自己谦逊自责的表白,同时也是对大家赞扬自己的回应。意思是说虽然自己学识浅薄,但并不自卑,相反还很感谢大家对自己的赞赏。同时,自己也很欣赏诸位文友的高妙诗句,认为他们的文章比自己高明得多。
此诗运用了比喻、对比等手法,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