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城十里路盘纡,幽径平冈驾小舆。
认得鹅湖山下路,绿松岩畔拥僧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鹅湖道中”是诗的标题,交代写作背景和地点,即诗人在去城十里路盘纡的地方,幽径平冈驾小舆,这是诗人行经鹅湖道时所见的景色。“认得”二字点明时间。“绿松岩畔拥僧庐”,写诗人到达目的地。
“盘纡”,“纡”字写出了山路盘旋曲折的特点。“幽径平冈”写出了诗人经过崎岖不平、蜿蜒曲折的山路后,来到一个平坦的山冈上。
“驾小舆”是说诗人骑着小车,这里既表明了诗人身份,也写出了诗人行进的悠闲自在。“认得”一词写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熟悉程度。“认得”,指认出。“鹅湖山下路”一句,写出了诗人到达这个地方后,看到的景色。“绿松”二字写出了松树的颜色,“岩畔”二字写出了松树生长的位置,“拥”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松树的姿态。
【答案】
译文:
经过曲折盘旋的山路,来到平缓山冈,我乘着小车悠然自得。
我知道那绿松环绕的地方,是鹅湖山下的寺庙所在,寺前有僧人的草庐。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时作者正任杭州通判。诗人以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图,表现了作者游心悦目、怡然自得的心情。
首句点题。“盘纡”,形容山路弯曲盘旋。此二句写景。诗人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行走,穿过一片茂密的山林。山路曲折盘旋,而道路却平坦开阔;山林茂密,而眼前却豁然开朗。诗人在山间穿行,心情愉快,一路观赏着美丽的山水风光。
第三句写景。“认得”,指认出。诗人到了目的地,看到了一座寺庙。“绿松”,形容松树苍翠欲滴。“岩”,指岩石、山石。“傍”是靠着的意思。“绿松岩畔”,即松树长在岩石边。“拥”,包围、环绕。“僧庐”,指寺院里的僧房。
第四句写景。“认得”,同“识”。这两句写景兼写人。诗人来到寺庙之前,看见松树林中,有座僧房,僧人们正在那里休息,或打坐念佛。“幽径平岗”,是山间的小径与山冈。从这四句诗看,诗人一路上欣赏到了沿途的优美景色,但更令人难忘的是那片郁郁葱葱的松林和那幽静宜人的寺庙,以及在寺庙里打坐念佛的僧人。所以诗人最后才写到“绿松岩畔拥僧庐”一句。
整首诗写景如画,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